【大紀元2015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6月24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大會發佈數據稱,各國企業通過各種離岸金融中心躲避政府稅收,因而造成世界每年損失稅收達2,000億美元。這些企業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將在其它國家實現的收入轉移到低稅率國家或地區,在那裏報賬。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2008到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政府的債務猛增,迫使其增加稅收,並開始打擊富人和企業的避稅行為。今年年底,世界前20大經濟體可能會表態支持由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制定的一系列新國際準則,以限制避稅。
這是聯合國首次估算企業和個人每年借離岸金融中心避稅的規模。OECD也在進行類似的研究,估計將在今年秋髮布數據。上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學者估計,避稅給發展中國家造成的稅收損失佔其GDP的0.6%;而發達國家受害更大,達到GDP的1.75%。但這一研究尚未受到IMF的官方支持。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大會在其關於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年度報告中用一整章的篇幅描述跨國企業以其國際分支避稅的手段。該報告指出,通過FDI建立的跨國公司架構實際上是企業避稅的「發動機」,而利潤轉移則是其「燃料」。
該報告指,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FDI(合6.5萬億美元)首先會到達低稅率國家和地區,改頭換面之後再流向最終目的地,成為生產資本。雖然公司可能出於別的原因經第三國投資,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大會認為,這一行為的主要動機可能是避稅。
該報告以避稅天堂英屬維爾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為例。英國的經濟規模比維爾京群島大3,000倍還多。但在2012年,維爾京群島一共吸納了72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比當年英國的FDI高300億美元。同一年,維爾京群島作為投資方一共向其它國家投入640億美元。也就是說,大部份維爾京群島接收到的投資只是在那裏中轉而已。相比之下,盧森堡和荷蘭是更隱蔽的例子。經此兩國中轉的FDI同其經濟在世界上的比例差額巨大。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大會表示,近年來這種「中轉性投資」有加速的趨勢,而避稅行為也有上升。據估計,2001年到2005年世界上19%的FDI用於避稅;2008年到2012年這個比例上升到27%。同期,發達國家的通過第三國中轉的投資有所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的「中轉性投資」則開始上升。
報告說,北美是使用「中轉性投資」最少的地區,僅佔其FDI總量的18%;歐洲為35%;而在所謂的「轉型經濟體」中,這個比例高達60%,其中俄國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的估算表明,每年跨國企業為避稅從發展中國家轉移走的利潤達到4,500億美元。發展中國家因此而損失的稅收約在700到1,200億美元之間。發達國家每年損失在1,000億美元左右。
責任編輯:黃小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