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做善事,可以結善果,這是沒有錯的,但這並不以錢的多少而定,而是以心的誠與不誠而定。這樣的故事非常多。
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的女子,某天到佛寺裡想捐錢給寺院,可惜身上沒有太多的錢,只有兩文,就拿來布施給和尚。而寺裡的首席和尚竟然親自替她在佛前迴向,求懺悔滅罪。後來這位女子進了皇宮做了貴妃,富貴之後便帶了幾千兩的銀子來寺裡布施。但是這位主僧卻只是叫他的徒弟替那個女子迴向,那個女子不懂前後兩次的布施,為什麼待遇差別如此之大?就問主僧說:「我從前不過布施兩文錢,師父就親自替我懺悔。現在我布施了幾千兩銀子,而師父不替我迴向,不知是什麼道理?」
主僧回答她說:「從前布施的銀子雖然少,但是你布施的心,很真切虔誠,所以非我老和尚親自替你懺悔,便不足以報答你布施的功德;現在布施的錢雖然多,但是你布施的心,不像從前真切,所以叫人代你懺悔,也就夠了。這就是幾千兩銀子的布施,只算是半善;而兩文錢的布施,卻算是滿善,道理在此。」
真正的佛教徒都是不執著於金錢的,他們把一顆善心看成是第一位的。而那些為錢而生的和尚,就屬於亂法一類的了。古今皆是如此。@
責任編輯:洪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