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世事變幻如棋局 雅俗弈道譜春秋

圍棋文化漫談(三):圍棋史話

作者:行雲
font print 人氣: 87
【字號】    
   標籤: tags:

黑白神韻清淡遠
融貫千秋透雲天
遙看當年風流君
不羨江山只羨仙

圍棋融合藝術、易理、謀略、智慧於一體,是中國古代充滿佛、道、神色彩的半神文化之典範。自堯起源,歷朝歷代圍棋一直深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的垂愛。

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已十分風行的圍棋在諸子百家的言論中頻頻出現。受老子親自傳道的尹喜真人所著《關尹子》曰:「習射、習御、習琴、習弈,終無一事可以息得者。」可見那時琴棋已成風尚。

到了漢代,宮廷內盛行圍棋,據《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侍高帝,於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著名東漢史學家班固所作的《弈旨》是現存最早的關於圍棋理論的專著之一。

三國時圍棋深受群雄青睞,據《三國志》等文獻記載,曹操、諸葛亮、陸遜等英雄豪傑均是圍棋高手。《三國演義》中提到諸葛亮隱居隆中時,賦有《圍棋歌》:「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卧不足。」道出了諸葛亮超然脫世的智者風範。

此外,關羽也有肩中毒箭,一邊接受刮骨治療一邊安然下圍棋的美談。而東吳孫權之兄孫策和呂範下的棋譜仍保存至今,是世上留存最古的棋譜。

到了南北朝時期,不少皇帝喜好圍棋。據《南史》記載,宋明帝特別為弈棋者設置了「圍棋州邑」的專門官署,這是中國歷史上帝王首次為棋士們設立官署。

一心向佛的梁武帝蕭衍也是個棋迷,撰有《圍棋賦》、《圍棋品》、《棋法》等專著,他曾令大棋家們主辦了一次全國性圍棋賽事,規模宏大轟動一時,這是有據可查的最早一次全國性圍棋比賽。

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的鼎盛時期,圍棋的發展也達到高峰。不少有關皇帝觀棋、弈棋等佚事佳話記載於文獻之中。

唐朝在宮廷內設棋博士,翰林院還設有「棋待沼」、「畫待詔」、「書待詔」的官職。因圍棋戰術與兵法關係密切,唐代以前,輯錄圍棋著作多歸入兵書類,而唐書卻將其歸入《雜藝術》類,可見,在詩如潮湧、棋如星雲的盛世唐朝,圍棋的藝術性受到廣泛重視。

一代聖主唐太宗李世民也雅好圍棋,並作有不少圍棋詩賦。著名的太原起義,便是李淵、李世民父子藉由博弈為掩護,與眾人策劃而成的。又唐太宗常與門下十八學士弈棋,後人並因此畫有〈十八學士弈棋圖〉。

而在杜光庭所著的《虯髯客傳》中,則記載了虯髯客和道士邀李世民往馬行東酒樓觀弈,藉機看他是否有帝王之相。結果道士一看到李世民「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便慘然曰:「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之後,虯髯客便因此而退出了爭天下的行列。

中國古代許多帝王均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南唐後主李煜可謂風流君王的代表人物。他的一曲〈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他不僅詩詞倍受後世文人士大夫的推崇,而且也酷愛圍棋。據《全唐詩》記載,後主下棋時,還沒幾歲的弟弟李從謙愛在一旁觀看,後主曾讓他寫了一首〈觀棋〉詩。其父中主李景及其兄弟也都是詩賦、圍棋好手,深受李煜賞識的唐末五代著名畫家周文矩所畫〈重屏會棋圖〉,描繪了他們對弈時和諧而又其樂融融的情景。

到唐、五代、宋時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圍棋在文人墨客中廣為流傳。著名的文人之中,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杜牧、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遊、辛棄疾、文天祥等等不僅會下圍棋,而且多是好手,且著有許多關於圍棋的詩文詞賦。

五代〈重屏會棋圖〉(公有領域)

宋代文人范仲淹也是其中的一位,其〈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為後世所傳誦,他曾以「一子重千金」的詩句描寫下棋,還立下過「吾當著棋史」的宏願。

宋太宗是個圍棋高手,有「善弈」、「絕格」之稱,當時的一些國手都下不過他。據《通志》、《宋史藝文志》及《皇朝類苑》記載,太宗著有《棋圖》一卷、《御製角局圖勢》數卷。

宋太宗還常作些死活棋勢考朝臣們,太宗曾製過三個棋勢:「對面千里」、「獨飛天鵝」和「海底取明珠」。

這些棋勢被宋朝文學家王禹傅在詩中描繪為「天機秘密通鬼神」,並記載於宋人圍棋國手、棋待詔李逸民的《忘憂清樂集》之中,這本載有大量古譜的圍棋專著因宋徽宗「忘憂清樂在枰棋」的詩句而得名。

圍棋到了明朝大為昌盛,名家好手輩出。據《淵鑒類函》等文獻記載,明朝多位皇帝喜好圍棋,開國謀臣劉伯溫善下圍棋。

傳世名著《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對圍棋也頗有造詣,他的圍棋詩〈圍棋歌贈鮑景遠〉堪稱當時的代表作,詩曰:「海內即今推善弈,溫州鮑君居第一,……甲第公侯飾馬迎,玉堂學士題詩訪。去年我客大江東,雞鳴寺中欣相逢。四方豪雋匯觀局,丈室之間圍在重。」詩中反映當時社會對圍棋的推崇。

直到晚年吳承恩還賦詩:「一枕夢江南,棋聲在秋寺。」藉以懷戀當時的美景。

清朝康乾盛世期間,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棋運也極為興盛,湧現出眾多圍棋名家高手,其中的黃龍士、范西屏和施襄夏被尊為「棋聖」。

黃龍士的棋藝可謂出神入化,他的弟子徐星友從師修業曾三年足不出戶。在星友達到被讓兩子的水平後,師徒下了十局棋,這十局雙方盡智竭力,嘔心瀝血,前古所未有,十局終了,星友一躍於龍士之左,這天驚神泣的古棋局被稱為〈血淚篇〉,聞名遐邇。

其後,范西屏與施襄夏的《當湖十局》堪稱精妙絕倫,也是中國古代對弈中登峰造極之局。

圍棋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上留下的美文佳話不勝枚舉。然而,由於圍棋雅俗共賞,智者也有用之於權謀,俗者也有用之於賭博,喜者也有為之沉溺而荒廢正務,因此圍棋也受到古代一些憂國憂民者的貶低,有甚者更指責其喪志誤國。

其實,那些並非圍棋本身的瑕疵,而是弈者自身的道德境界不同所致。從修煉界 角度來看,國之興亡乃隨天象演化,自有定數,非人力可改,更談不上歸咎於圍棋,何況自古許多盛世王朝的帝王將相和卓有成就者也都是圍棋雅好者。

此外,具有神奇色彩的是,圍棋還出現在驚世預言之中,如宋朝邵雍的預言〈梅花詩〉後三段第一句「如棋世事局初殘」,就不僅僅是在感嘆世事變幻如棋局,其背後還隱喻著重大天機。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遠古的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生存,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和野獸共存、共食,也像野獸一樣,經常死於自然災害。
  • 韓信(公元前230年-前196年),是西漢開國名將。他由受胯下之辱到被拜為大將軍、率領漢軍暗渡陳倉、收復關中、拿下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最後滅楚興漢。他身兼「王侯將相」之才,被楚漢人評價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韓信在中國歷史上以其卓絕的用兵才能著稱,後世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也被稱為「兵仙」、「戰神」。
  • 琴、棋、書、畫是中國四大古老的文化藝術,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它們伴隨著儒、釋、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藝術,融貫於綿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
  • 作為神傳給人的文化,圍棋與書畫、詩詞、音律等藝術,一起融匯於悠悠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中,歷代流傳著大量與圍棋有關的神話典故、奇聞軼事,僅從它眾多的別稱便可見一斑。
  • (shown)有人可以通過筆跡判斷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有人可以通過一首曲子判斷國家的興衰。
  • 成語「杞宋無徵」,就是由此而來,有前賢讀此章說了四個字「無限感慨」。張居正對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說:蓋孔子當時,欲斟酌三代之禮,以立萬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為是嘆息之詞如此。然三綱五常古今不易,所損所益,百世可知。
  • 我們中國人常說「靠天吃飯」,樸素的道理背後是敬天信神的謙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人們的思想中第一個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裡做錯了?老天為什麼要懲罰我?」從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這樣的想法。
  • 子夏從孔子「繪事後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質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學禮必須以仁心為基礎,或者說雖有仁心善意,必有禮以成之。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怎麼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為例。射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很多,從「后羿射日」到春秋時的神箭手養由基百步穿楊、一箭射穿重疊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於古希臘的體育,古中國的射是與禮儀結合在一起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