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氣候變遷 台氣象局:恐與海溫增加有關

從過去經驗看 4月底前中南部要解除旱象的機率很低 只能寄望梅雨季能帶來豐沛雨量 因此 在梅雨季前 全台民眾都要做好抗旱的準備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藍悅真台灣台北報導)全台從2014(民國103)年下半年至今降雨少,去(2014)年雨量比平均值少,水情吃緊,氣象局表示,南部要等梅雨季才會有比較豐沛的雨量,而中部以北已經有長期預報模式訊號,認為春季時就會有明顯降雨,但氣象局還在觀察中,因此,在梅雨季前,全台民眾都要做好節約用水以及抗旱的準備。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台灣的水庫蓄水量,颱風占了1/3左右,雨量少是許多氣候和地形條件的巧合,剛好碰在一起造成,而統計資料則顯示,大約10~15年間,會有大乾旱的情形出現。

氣象局說,去年全台13個平地測站,平均年累積雨量僅有1‚643毫米,是1947(民國36)年有紀錄以來,第六個少雨的年分,雨量只有正常值2,000~2,500毫米的65%,也造成近12年來台灣最大旱災,鄭明典表示,從過去經驗來看,4月底前中南部要解除旱象的機率很低,只能寄望今(2015)年梅雨季能帶來豐沛雨量。

鄭明典說,現在學者能夠接受的結論是,在未來環境,多雨的地方可能下更多雨,雨季下雨會越集中,乾季會拉長,降雨會越來越不均勻,對用水是不利的,增加水資源運用的壓力,尤其中南部的乾季從10月至隔年的梅雨季,乾季更乾,雨季越集中,對水庫的調節,要洩洪與否就有很高的挑戰。

海溫可能影響大氣環流及天氣變化

鄭明典表示,自1947年開始有較完整的氣象測站,全台下大雨的日數變多、小雨變少,現在全球的趨勢發現降雨天數減少,但降雨量穩定,台灣也不例外,天氣的變化有不同的周期,一般來說,3年一小旱、10年一大旱,但背後的原因還不清楚,現在較接近的解釋與太平洋的海溫有關,海溫型態的變化,可能影響到大氣環流及天氣變化。

鄭明典說,氣溫升高、蒸發也快,對於水的需求也會大,溫度升高1度,飽和水氣壓就會增加7%,這是相當大量的,水氣多,對流就會比較激烈,就可以解釋現在上升對流激烈、位置越小,下沉的地方越寬廣,缺水的地方就會越嚴重。

每年約有26~27個颱風生成,但颱風侵台統計約有3.4個,最近幾年的趨勢發現在改變,氣象局也很難去預估,推測還是與海溫的變化有關,颱風的數量無明顯變化,但強颱的趨勢有增加。

相關人員表示,過去有段時間熱衷於天氣改造,但是人工行為在道德上還是要盡量少干預,而台灣的環境不再適合蓋水庫,供需之間就要做平衡,現在政府迫切的問題太多,沒有時間看長期的問題,需要一些有智慧的人來帶領,強調只要牽涉到「人」的問題就會很複雜,而地球資源與人口多寡有關,但人口的問題很難解決,氣候影響到國土規劃的問題,長期的生態平衡與經濟問題必須要做取捨。◇

責任編輯:旻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