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樂令宋沇,在辨識音律方面,當時無人能比。太常缺少徵調已經很久了,宋沇考查鐘律得到了它。
宋沇任太常丞後,有一天早晨在光宅佛寺等待上朝的時辰,聽到塔上風鐸的響聲,聽了很久。早朝歸來,走到光宅佛寺時他停了下來,進寺問主持僧:「上面懸掛的塔鈴,知道是從哪裡得來的嗎?」
僧人答:「不知道。」宋沇說:「其中有一個塔鈴是古時製做的。請讓我登上塔頂,沿著上邊的鐵索,試著扣動幾下聽聽可以嗎?」主持僧起初有些為難,後來還是答應了他的要求。
於是宋沇登上塔頂,扣動塔鈴聽音辨識。寺內的僧人紛紛說道:「塔上的風鈴常常無風自搖,發出的響聲非常好聽,不像你扣動發出的這種聲音。」
宋沇說:「是的。」他心想,僧人說的這種現象,一定是在祭祀祖廟扣樂懸編鐘時,與這邊寺塔上有相同音律的編鐘發生共鳴而引起。因此一定要摘下塔上的風鈴觀察一下,於是對僧人說:「這個風鈴是沽洗編鐘,請單獨將它取下來放在院裡。」
宋沇回到太常府衙,讓樂工和僧人一塊親臨現場觀看。約好時間,太常府衙那邊扣動懸掛的編鐘,寺院中的沽洗編鐘果然應和。於是就向寺院買下它,放回太常本懸處。
又有一次,宋沇送客人出通化門,遇到掌管財務的度支運乘,上馬稍許,他忽然匆忙作揖告別。待度支使運乘走後,宋沇又悄悄地跟隨其後,又認得一鈴,說這只鈴也是失去的編鐘。他人只覺得這隻鈴鑄造的技藝很獨到,與眾不同。等到把這鈴配懸在原有的編鐘間,發現無論是外形還是發音都符合。
奇怪嗎?這正是識徵調的人在演奏編鐘的人之中啊!
(出《羯鼓錄》《國史補》)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