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文化簡介(八)神傳漢字(2)

作者: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339
【字號】    
   標籤: tags: , , ,

正體的「義」是會意字,從我,從羊。我是會意字,從戈。戈是兵器。象形字羊表祭牲。這個金屬的戈使得義字充滿了鏗鏘的陽剛氣氛,因為要承擔風險和責任;而獻祭的羊又表明了義是富含自我犧牲敬神的。

古人講:義不殺生,義不殺少。義的本意是,合於道德的行為或道理。捨生取義是因為古人篤信義不容辭。而現在簡化成了「义」,完全看不出最初的內涵了。

「禮」字,《說文》講,「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最初的意思是舉行儀禮,祭神求福。儒家歷來重禮,這個禮字可是有的說的。禮是會意字,從示,從豊。豊字從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如果用於事神就叫禮。

示是會意字,小篆字形,示字上面的「二」是古文「上」字,下面的「小」字本是三竪,三竪代表日月星,《周易》講「天垂象,見吉凶。」只有觀察上天的天文,才能洞察世間的變化,這是因為天象是神用來垂示人類的手段。

示作為一個漢字部首,其字多與祭祀神明有關,比如:祝,祭主的讚詞;福,天神祐護才叫福;禪,帝王祭天;社,是土地之神。結合字來看,「禮」的內涵是對神靈的祭祀、表達敬意和尊重,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引申到日常生活就是對別人的尊重。《左傳》說,「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而簡化後的「礼」,已經完全沒有了敬神敬人的內涵。

「智」,是會意兼形聲,「知」的後起字。從日,從知,知亦聲。知,會意字,從矢從口。矢是象形字,象鏑括羽之形,本意是箭,引申為正直、端正,再引申為出口無悔的發誓。

知是智的古字,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真正的知、智,一定是真理、真相,也一定不會偏離道德仁義。

「信」,是會意字,從人,從言。信的本意是真心誠意、專一不移。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真實、不虛偽。言是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橫表示言從舌出,是張口伸舌講話的象形。

以「言」作偏旁部首的字,都與說話或道德有關。《說文解字》說,「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就是說,心裡有什麽直接表白才叫言,而推理辯論詰問的話應該叫語了。

因此《法言義疏.問神》曰:「言,心聲也。」如果一個人言不由衷、說假話,肯定是不會有信譽。《詩.衛風.氓》曰:「信誓旦旦。」古人一旦信誓就決沒有不兌現。

從以上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正統漢字的內涵是何等的豐富。

漢字的形體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和楷書,而後在漢朝末年終於固定下來,使中華文化得以代代相傳。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奇妙的漢字十分有利於大腦的開發。1982年5月,心理學家查德林博士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學雜誌《自然》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强烈轟動。

他對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國兒童智商進行了測查,發現歐美四國的兒童智商平均為100,而日本兒童平均智商為111,原因是日本兒童學習漢字。一位法國教師說︰「教法國孩子學習漢語文字,主要目的不在於掌握另一種語文工具,而是通過學習漢字來開發法國孩子的智慧。」

但是近百年尤其是近五十年來,在中共邪惡的統治下,中國古老文明遭到了一場浩劫,優秀傳統被破壞殆盡,無數珍貴文物被付之一炬,中華文化的載體——漢字也在劫難逃,在無法被廢除後,被扭曲成了所謂的「簡體字」。

「簡體字」的出現大大影響了漢字內涵的準確表達,比如前面說的「义」和「義」。再比如傳統漢字的「車」字中間是車身,上下是車輪,一根車軸連了起來。從車字可以容易看出車的內涵,簡體的「车」字根本看不出原始的涵義。

此外,簡體字的出現,使1949年之後的中國人再也不懂得如何去給新生事物正確命名了,即使起了一個名字也喪失和事物深層、本性的聯繫。從這個側面講,漢字也只是剩下了膚淺的、表面的一點點意思。簡化字還把漢字原本的陰陽屬性、五行屬性給喪失殆盡。

簡言之,傳統漢字變異到「簡體字」,其實就是在割斷五千年中華文明歷代相傳的血脈,毀掉人之所以為人的正統道德觀念。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不管「下雪」也罷、「下雨」也罷,中國古人將其視為「天」的行為,而不是象西方那樣將其視為 「客觀」的現象。
  •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漢字。漢字除字形之外,還有字音。漢字中同音字較多,讀音同而字形、字義不同,這是諧音特色的基礎。漢語的諧音正是巧妙地應用了這些讀音相同而字形、字義不同的漢字,在一定的語音情景中,有意使話語發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地表達了耐人尋味的意思。
  •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孔子家語.在厄》
  • 善與惡,是人性(正、負)的分野;行善與為惡,是人生命運、際遇不同的因果。所以弄清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那麼「善」與「惡」的內涵分別是什麼呢?我們仍然要從文字裏去尋找答案。
  • 義,甲骨文是羊(羊牲;上古最易取得的祭牲)在我(鋸齒狀鋒刃的長柄兵器;象徵權威)上形,我亦聲,用豎「我」置羊(祭牲),而祭表示祭祀的禮節程式之意,讀ㄧˊ yí,即儀式,是「儀」的本字。
  • 「克己復禮」,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通常的解釋是: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這樣的理解合理與否?我們得搞清楚「禮」的涵義是什麼才能判斷。
  • 平日裡朋友間開開玩笑、逗樂尋開心,是常有的事情。然而,這些尋開心的玩笑也可能在那一瞬間引發意想不到的巨變,改變人的命運,是怎麼回事呢?來看兩則清朝的民間故事。
  • 射在中國起源很早。至晚商、周時代,弓箭已是男人的性別標誌,貴族家的男子必須從小接受嚴格的射箭訓練。射不僅是最重要的軍事技能,而且成為身體和品德教育的課程,所謂「講德習射」。
  • 何為入太廟而每事問乎?意以為孔子不知禮。孔子聞或人之譏,乃言其問之意,以宗廟之禮當須重慎,不可輕言,雖已知之,更當復問,慎之至也。
  •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困擾著現在的家長,那麼手機遊戲成癮一定排在首位。許多家長想幫孩子戒網癮,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實施。那麼,在沒有手機的古代,兒童都玩些什麼呢?又有哪些玩具仍然適合我們現代的小朋友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