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畫家

鄭善禧作品集──民俗篇

font print 人氣: 2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除了山水畫之外,鄭善禧師法齊白石,將民間藝術融入畫作當中,手上所畫,皆是眼前所見、生活感受,所以畫風景、花鳥、走獸外,更畫人物、布偶帶戲偶,甚至日用器物、卡通玩偶皆可入畫,趣味橫生,雅俗一體。

鄭善禧融合民間藝術與人文畫風,使他的作品既有民間的華麗也有古樸雅緻的文人風骨。各時期別具特色的作品,無事無物不能入畫,跨雅俗的邊界,體現質樸融通美學,為台灣的鄉土風情留下具有草根味的紀錄。

《布馬陣狀元遊街》

作品名稱:布馬陣狀元遊街 2011年作

釋文:
民藝布馬陣頭狀元遊街 民間每逢廟會或逢年過節 經常有藝人彩裝遊街 扮種種故事戲碼 狀元遊街此其一布馬陣 乃以布製馬繫於腰間為駿馬式 科舉時代狀元為殿試榜首 備極榮耀 是引此慶喜納祥 善禧畫後並記 民國一百年辛卯之夏 鄭善禧製于臺北

《布袋戲偶──小旦與丑》

作品名稱:布袋戲偶──小旦與丑 2008年作

釋文:
布袋戲的角色 小旦 丑和虎 公元二零零八 戊子中秋 鄭善禧畫

《布袋戲偶──天官賜福》

作品名稱:布袋戲偶──天官賜福 2014年作

釋文:
天官賜福 甲午新春 歲始應景祈福 布袋戲亦有戴面具 跳加官以徵祥納福 鄭善禧畫並識 加官進爵民國一零三年 公曆二零一四

《布袋戲偶──孔明劉備關公》

作品名稱:布袋戲偶──孔明劉備關公 2014年作

釋文:
布袋戲偶 三國演義人物 諸葛孔明 劉備 關公 各具性格 形相鮮明 公曆二零一四年 歲始鄭善禧寫於聞名畫廊

《布袋戲偶──奼妹花旦》

作品名稱:布袋戲偶──奼妹花旦 2013年作

釋文:
姹妹花旦 蒼耄老生 居中童稚亦見天真 同台演出 唱作娛人 三件布偶 有老中青 人間萬態 陶樂性情 拈此一闋 賞著歡心 鄭善禧畫並題 公歷二零一三年 癸巳孟夏寫布袋戲一組

《布袋戲偶──老爺與少爺》

作品名稱:布袋戲偶──老爺與少爺 2014年作

釋文:
臺灣布袋戲是臺灣很重要的戲碼 精小雅緻 流傳廣泛 深植基層 老幼共賞 負有重大的社教意義 滙聚了文學 音樂 雕刻 刺綉綜合多項藝術於其中 是臺灣文化之瑰寶 亦我中華文化之英華 戲小意義可真不小 公曆二零十四年 甲午歲始 鄭善禧畫於聞名畫廊並為題識

《布袋戲偶異趣》

作品名稱:布袋戲偶異趣 2013年作

釋文:
布袋戲偶異趣 臺灣布袋戲 是最小型的戲偶 簡單輕巧 表現各種故事 其形出於木頭雕塑 好些怪物是畜獸修得人形 所謂得天地之靈氣 受日月之精華 而成妖怪或登仙道 離奇古怪 莫可名狀 頗能引人玄想 更以演師手法操作之靈巧 拋擲騰空 動作精快 遠非大戲演員身段之所能 確然別有生趣 此畫牛怪 靈猴 虎精三像 以選其意 歲次癸巳仲秋 鄭善禧並記

《時裝布袋戲偶》

作品名稱:時裝布袋戲偶 2013年作

釋文:
時裝布袋戲偶 臺灣文化多元 應時創新 於光復前後 即出現有和服人偶 此中為日本藝妓 市井浪人 軍事官兵制服 一應具備 因時代實況 而編製新故事與戲中對白 並穿插流行歌曲 乃漳泉布袋戲原鄉之所無 可知臺灣文化 涵蓋包容創新之特色 泛能迎合時代現狀 別有奇構之演出 歲次癸巳仲秋 鄭善禧并識

《農家樂》

作品名稱:農家樂 2014年作

釋文:
臺灣農村稱草地 稻穀儲存古亭畚 滿院雞群鴨與鵝 周邊籬花皆繁艷 村姑撒糧飼家禽 村童牆上互談心 農家好樂融融 歲歲平安慶年豐 二零一四年 甲午孟夏 鄭善禧意寫 古閩理學 臺灣風

圖文提供﹕聞名畫廊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9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十四日電)教師節期間,台北「福華沙龍」特別邀請資深水墨畫家—張光賓、鄭善禧聯�
  • 北美館每年按例推出中國新年應景年畫,由深耕版印年畫多年的藝術家、國家文藝獎得主鄭善禧製作,狗年應景主題「守戶司夜,忠于其務」,自1月24日起至27日連續4天,每日名額50名,凡購票入場觀眾(含特展)均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這項獨特的年節賀禮。
  • 【大紀元12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8日電)為推廣閩台書畫,歷史博物館舉辦「閩台三傑-余承堯、沈耀初、鄭善禧書畫展」,有趣的是,3名畫家是福建人但都在台創作。
  • 余承堯、沈耀初、鄭善禧均來自於福建,卻畢生大部分創作生涯都於臺灣的藝術家,他們三人在臺遇故里,相知相惜,互相提攜與支持;並曾有約,盼能以皆為閩南鄉親的因緣舉辦聯展。而不幸余、沈二位先生先行辭世;鄭善禧有念於此,念茲在茲往來不去於心者近廿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於數年前得悉此故事,規劃「閩臺三傑-余承堯、沈耀初、鄭善禧書畫展」,即日起至23日止,展出作品超過180組件。
  • 鄭善禧先生1932年生於福建漳州,自小喜愛色彩濃艷、線條流暢的民俗藝術,常在空暇時到戲台、廟宇觀看匠師雕神像、漆門神,為之後的鄉土風格打下了基礎。1950年來台後考取臺南師範學校首屆美術師範科,1957年進入師大美術系,對於每位老師的傳授,無不勤慎學習。「溥心畬說『要讀書』,我至今仍在讀書;林玉山說『要寫生』,我至今不忘寫生;廖繼春說『要用色』,我至今仍在用色。」這些教誨鄭善禧仍銘記在心。任教於臺中師專時期,白天忙於教務,晚上仍勤勉作畫,連續獲得六次全省性美展比賽國畫組第一名。1977年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1991年自師大退休,1996年榮獲國家文藝獎,至今仍創作不綴。
  • 我省思台灣文化風俗,一切都來自於漳、泉。我來到台灣,語言一樣,食用民居廟宇皆如故鄉,我逃難輾轉從香港過來,一上岸就像回到家鄉,而閩台的學術背景源出於宋代理學,宋之理學主要是濂、洛、關、閩四夫子,由朱熹的閩學集其大成。朱熹的學說主要在《四書集注》這是他精心的著作,據說有十八次易稿,及其臨終猶在修改。我小時候曾經遠足到白雲巖、雲洞巖,都是朱子講學的地方,民間即使不識字的船夫,也能在行船時為客人閒談許多朱子教人的故事,口耳相傳,深入民心。中國人思想中儒、道、佛三教終也歸於儒家做人為根本,成仙成佛為玄奧幻念,還是以做人來得實際。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