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3月24日訊】在古典傢俱領域,法國是歐洲傢俱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國家。而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的法式傢俱,在造型、技術、裝飾和材料上所具有的開創性和非凡技藝,更是現代都無法企及的高峰。在盧浮宮博物館為從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這三代法王時期新開闢的裝飾藝術展廳,豐富多彩、精緻典雅,風格各異的法式傢俱琳琅滿目,從17世紀中期的大櫥櫃到路易十五風格的曲線,再到18世紀末的直線條,每件陳列的傢俱都猶如藝術品一般。
布勒的烏木鑲面衣櫥
在路易十四和攝政時期(Régne personnel de Louis XIV et Régence,1660-1725),最了不起的細木工大師是安德烈‧查理‧布勒(André-Charles Boulle,1642-1732),路易十四於1672年授與他首席御用木工師的最高頭銜。其作品的創新性和豐富性為凡爾賽宮增色不少。
布勒在傢俱上普遍使用細木鑲嵌工藝,就是用各色材料:貴重木材、寶石、玳瑁、象牙、貝殼、金屬、大理石等,剪貼出設計好的圖案。此外,為了展現王室的氣派,布勒在傢俱上使用大量的鍍金鑄銅,如怪面飾、虎爪飾、框緣條飾、葉飾……都由他親自設計、鑄造、鏤刻,用來保護傢俱最脆弱的部份,形成了鮮明的路易十四風格家飾特徵。
布勒在1700至1720年間製作的這一衣櫥,大氣奢華,是路易十四時期傢俱製品的代表作,一如路易十四豪華壯闊的統治。櫃子高226cm,寬136cm,橡木及軟木框架,採用了從日耳曼引入的烏木鑲面新技術,即在橡木結構外層鑲貼更珍貴的烏木木材,隱藏原有細木結構。帶有異域色彩、色黑質硬的烏木壁板上雕刻裝飾著鑲嵌玳瑁、黃銅的圖案。
布勒還用單體雙門結構取代了以往的雙體四門、類似教堂建築的櫃體形式,烏木飾面的基座取代了早先的腿式支撐。櫃子表面上的鑲嵌和銅鍍金裝飾完美融合的設計與無與倫比的精湛技藝,體現了該時期的創造力,並開啟攝政風格。
克里桑的紅色五斗櫃
當攝政的奧爾良公爵將宮廷從凡爾賽遷到巴黎後,木工匠人開始傾力為巴黎的貴族和布爾喬亞階級們設計符合公寓大小的傢俱。法式風格於是從路易十四的崇高、尊貴、莊嚴,變成對舒適性和奢華感的追求。
服飾用品商也開始扮演新角色,他們相當於現在的室內裝潢師,提供關於傢俱使用的新建議。傢俱既要大方優雅又要有其實際功能,甚至椅子都講求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師、建築師、裝潢師和能工巧匠的日漸融合宣告了現代設計的到來。
於是,我們迎來了華麗精緻的「洛可可」風格極盛期(Epanouissement du style rocaille,1725-1755),法式傢俱充滿無限的想像與自由,輪廓由原本的直線條改為曲線,有的傢俱還安裝了機構,經過變化可以產生好幾種用途。
這只帶棕櫚葉和花朵銅飾的五斗櫃,是十八世紀上半葉最負盛名的傢俱大師查爾斯.克里桑(Charles Cressent,1685-1768)的傑作。當時,兩層抽屜、上覆大理石的五斗櫃變得非常流行,拔高的櫃腳顯得較之前更修長優雅。
此櫃制於1740年,高90.5厘米,長149厘米,寬67厘米,採用軟木和胡桃木框架、卡宴紫木貼面。克里桑利用木材顏色的變化,做出簡單的幾何鑲嵌木工,再配上精細的鍍金銅飾——卷葉飾、棕櫚葉、常春籐、鮮花圖案和虎爪飾包腳,更加凸顯出銅飾本身的美麗造型。
吉拉爾的藍色五斗櫃
除了鑲嵌木工外,東方風味非常風行,歐洲人迷戀上了來自遠東的漆器,認為漆器代表著華貴和精緻。人們採用進口的中國或日本漆繪(紅色、黑色)製作法式傢俱的面板,再用銅鍍金、銀,裝飾傢俱線腳,形成一種中西合壁的獨特風味。
但用來自中國、日本的漆繪屏風製作傢俱成本太高,1730年代,來自德國的馬丁兄弟發明了被稱為馬丁漆(Vernis Martin)的法式漆繪,從植物中提取桑給巴爾島和馬達加斯加的硬樹脂,在320℃將其溶解在亞麻仁油和松節油中,可以調配出豐富的色彩。
馬蒂厄‧吉拉爾(Matthieu Criaerd,1689-1776)的這件五斗櫃,是十八世紀法式洛可可傢俱中非常罕見的作品,它是1742年為瑪伊夫人(Louise-Julie de Mailly-Nesle,1710-1751,路易十五最喜歡的情婦)舒瓦西城堡(château de Choisy)的藍色睡房打造的。
櫃子為橡木框架,果木貼面,高85厘米,長132厘米,寬63.5厘米,整體設計成冷色調,與其它金色調、甚至暖色調的傢俱十分不同。採用了白色底、藍色調的馬丁漆和優雅非凡的洛可可風青銅鍍銀裝飾,顯得沉靜而美麗。
此櫃的精湛技藝,是在巴黎的畫家模仿遠東清漆技術已經達到完美的例子。大格局的面板上,繁茂的植物、孔雀和其它鳥類飛蟲,充分喚起了遠東的異國情調。
厄爾多的王后式扶手椅
扶手椅是十八世紀非常普遍的樣式,其扶手繼續椅腳彎弓型的流動線條,微向後傾,和椅背後傾的線條一氣呵成,扶手為鏤空的型式,椅背可做王后式(à la reine,為重要人物或重要場合時使用,平直的椅背顯得莊重嚴肅)或篷式(en cabriolet,椅背像敞篷般凹陷,顯得較輕鬆自然),且線條如浮雲流動。
這把王后式扶手椅,是尼古拉‧厄爾多(Nicolas Heurtaut,1720-1771)為普瓦捷主教Martial-Louis Beaupoil de Sainte-Aulaire製作的。厄爾多這種模式的椅子被稱為「洛可可古典對稱」風格,在十八世紀取得了巨大成功,並且這種熱潮持續很久,直到十九世紀還深受歡迎。
這把椅子的特點是,動感流暢的曲線,將稍顯過時的洛可可風格淨化和精煉,引起對古代希臘羅馬風格的新興趣。矩形靠背的肩部和手臂部位的曲線顯得牢固而引人注目,滾輪式的椅腳,敦實的實木椅座,貝殼、鮮花形的雕刻裝飾完美有序,對稱分佈。
裡厄澤納的圓弧形活動面蓋寫字檯
從1755年開始,法式傢俱往另一個方向發展,赫庫蘭尼姆古城和龐貝古城的發現,促成歐洲對古羅馬和希臘文化的嚮往與追求,激發了優雅細膩、線條簡約的新古典主義風潮。路易十六(1774-1791)時期的傢俱風格集一個世紀之創造性研究於大成,優美並有復古傾向,而且更注重功能性。
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最喜歡的木工讓-亨利‧裡厄澤納(Jean-Henri Riesener,1734-1806),無疑是其時的傢俱大師。他為最有名的作品,是由讓-弗朗索瓦‧奧本(Jean-François Œben,1721-1763)設計並著手製造、最後由裡厄澤納完成的路易十五御用書桌。為存放重要文件,法國國王於1760年定購了這件傢俱,但他在9年後才等到製成到貨,還支付了62,800法磅(約合5百萬歐元)的天價。
這張桌子,由精挑細選的貴重木材製成優雅的造型、細工鑲嵌的裝飾畫展現出從烽火沙場到詩意田園的各種場景、鍍金銅雕與桌稜線條完美結合襯托出其渾厚大氣的輪廓、尤其以巧妙的機械設計見長:桌子的各個側面均裝有活板,僕人無須打開桌面便可添紙續墨,合上桌面它就會自動上鎖,而重新開啟它只要簡單地按一個按鈕。
1784年,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在杜伊勒裡宮裡面佈置了一間小公寓,裡厄澤納為王后獻上了他最高雅、最新穎的傢俱,包括臥室的梳妝台、床頭櫃和這個圓弧形活動面蓋寫字檯(Bureau à cylindre)。該寫字檯不用時可以將圓弧形活動面蓋合上,要用時從下方的把手往上推,面蓋就向內捲起打開。
寫字檯採用橡木和杉木框架,梧桐木、卡宴紫木、紫檀木的菱形網格鑲面,其餘部份為多色木,高103厘米,長113厘米,寬64厘米。桌前面有三個抽屜,都鑲著方形銅鍍金浮雕,用來收納文具用品。圓弧形活動面蓋的中部是花卉、月桂樹枝、綵帶花環組成的橢圓框架,裡面是代表詩歌屬性的鑲嵌圖案:羽毛、琴、書、墨水……上方的平台還可以放置燈座、時鐘等。
卡林的黑色五斗櫃
五斗櫃在路易十六時代依然十分重要。這時期知名的傢俱大師馬丁‧卡林(Martin Carlin,1730-1785),於1785年為維克多夫人(Madame Victoire,路易十五的女兒)的美景城堡(château de Bellevue)大廳製作了這個黑色五斗櫃。
該五斗櫃為門型,即把抽屜樣式的外表改成了門的形式,櫃子門打開後,裡面為擱板,還有講究的小抽屜。櫃子高97厘米,長152.5厘米,寬54.2厘米,採用橡木框架,燻黑的梨木桌腳,烏木貼面。桌面是意大利Carrare地方出產的白色大理石。
遠東漆器的流行時尚在路易十六時期維持不墮,這件傢俱上覆蓋著五組日本漆板(三個在前面,兩個在兩側)。由水果和花葉邊飾、葉漩渦飾、花環、飾帶、百合花組成的銅飾,從洛可可時期行雲流水般的隨意瀟灑變得整齊莊重、含蓄優雅,體現了卡林不尋常的精細技術。
維斯維勒的小寫字檯
在1785年,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后購買了奧爾良公爵的聖克盧城堡(château de Saint-Cloud),之後以自己的品味重新佈置了傢俱。此「帶托書架的小寫字檯」(Table à écrire à pupitre)由亞當‧維斯維勒(Adam Weisweiler)在1784年製作,高73.7厘米,長81.2厘米,寬45.2厘米,採用了烏木、日本漆、珍珠、鍍金的青銅與鋼。桌子的造型、材料和色彩使用都很大膽。
這張桌子是典型的維斯維勒作品,線條和鍍金銅飾都細緻優雅,桌腿非常纖細,裝飾著披著古式袍子頭頂供品籃的少女像柱,麻花造型的橫檔中央有一個花籃。桌子前端配有三個抽屜:中間和左邊構成一個大抽屜,內部襯以藍色絲絨,右邊的小抽屜裡面放墨水瓶、粉餅盒、鍍金銅海綿盒子。桌面中央可以支起來作為斜面閱書檯。橢圓形的面板上鑲貼烏木日本漆板,周圍是砂金石框。
責任編輯: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