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中國樂器除了主要作為演奏音樂之用外,其實還有種種其他功能。它不但是各個時期的娛樂用器和裝飾擺設,更是重要的禮儀及傳訊用器。
古人用樂器的彈奏來傳達訊息。如:中國古時的戰爭,多以鼓聲來傳達軍令;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則以梆子或小鑼來報更;有一些少數民族更愛以口簧來通訊、對話。
在一些宗教或祭祀儀式中所陳列的樂器,往往並非真的為了演奏,而是作為權力或威儀的象徵。例如:鐘是一種樂器,但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它是一種禮,一種宣教、治國的重要手段。
先秦時期,樂的地位是相當高。《史記》說,樂有內輔正心和外異貴賤兩種功能。傳統的說法一把好琴要具備九德,就是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
不同等級的人在欣賞樂器時是有嚴格界線的。鐘列為八音之首,可見它不僅是宮廷音樂的首要樂器,也是位極勢貴的象徵,只有國王和諸侯才有資格欣賞鐘鼓之聲。卿大夫和士可以聽絲竹之聲,而下層百姓只能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餘,借陶製樂器如塤之類取樂。
正因為鐘是最高貴的象徵,《周禮》對擁有鐘的人和數量也作出嚴格的規定。平民百姓是不能擁有鐘的,哪怕你再富有,誰逾越了這個規定,就是違背了禮。
樂器與神話的關係非常密切,在傳說中樂器往往被固定與某些事物相連。例如古琴象徵道德,而編鐘象徵權威,木魚和鐘鼓代表佛教等。
事實上,古琴從來不在樂器的層次,而是直接成為禮器甚至神器。琴不是表演型的樂器,而是供懂得音樂的君子修身養性、表達志向、觀察世道的變遷、測度天時與災祥。
這些造型特色各異的樂器,以它們美妙豐富的音律,合奏出悅耳動人的聲音,十分強調感情的表達細微及複雜的感情變化,力求生動傳達出人的情緒和意蘊,從而覺得別有神韻。他們不僅可以表達各種思想情感、心理活動,並且擅長表達各種人物和天、地、山、水的形態美,意境深邃高遠。
中國古代對於樂器歷來講求一個「品」字,即所謂「樂品」。甚麼叫樂品呢?就是該樂器天生所具備的基本品質。當然,也包括它在音樂表現上的層次和品位,在欣賞樂器時能夠感到演奏者的品德修養和思想境界。《史記》中說,樂有內輔正心和外異貴賤的功能。
例如簫:中國人演奏簫這種樂器時一般不叫「吹簫」,而尊稱為「品簫」,這個「品」字,請大家不要領會成品嘗或品味之品,我們認為應該是品位之「品」,品德之「品」。因此,簫的品位高,關鍵還在於吹簫人在道德修養、氣節情操方面要具備高水平。
中國有句古語曰:「玉可碎不可損其白,竹可焚不能毀其節。」古人拿竹節比喻人的氣節的詩詞是很多的,歷代文人都認為竹製的簫,也應該具有竹的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古曲《梅花三弄》就是一首樂品極高的簫曲。自古以來,中國人認為梅花由於在三冬臘月開放、具有敢抗風寒、不畏霜雪的特徵,困此常借梅花來比喻高尚的情操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三弄,是指樂曲中的梅花主題出現過三次而言。簫輕吐弱奏和泛音技巧,在不同八度音程上奏出,表達了梅花的冷艷脫俗和美麗高潔。
再如鐘:有一口佛鐘上鑄著一段銘文,再清楚不過地表述了寺鐘的真正意義和功能:「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當年徐志摩遊天目山時,對清晨傳來的鐘聲大為感慨:「多奇異的力量,多奧妙的啟示……,這單純的音響,於我是一種智靈的洗凈。」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