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嚴刑峻法的酷吏嚴延年

作者︰宇明
font print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嚴延年是西漢時代最有名的酷吏,在他出任河南太守時,維持地方治安靠的是嚴刑峻法,據記載嚴延年過分精明強幹且獨斷專行,擅寫獄詞。他寫的獄詞往往讓專業人士也找不出破綻,他辦事效率神速。可悲的是他這些才能不是救人,而是為了殺人。

冬季,嚴延年將郡下屬各縣囚犯集中到郡府一起執行死刑,因為一次斬殺人數太多,流血數里,那裏的人都稱嚴延年為「屠伯」。

他的好友張尚得知他不施仁政、亂殺暴屠,就寫信勸他︰「古時候有名的良犬韓盧打獵時,都要先看看主人的臉色,然後再去獵取捕獲,不過多的捕殺。希望你稍微放鬆誅殺,給罪責較輕的人一個改過機會。」

然而,剛愎自用的嚴延年自恃才能、貪圖功績,不聽張尚的勸告,巧言以對,繼續我行我素。

穎川太守黃霸,施政寬仁,注重對百姓的教化,嚴於律己,注重自身的修養,郡中治理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農業連年豐收,還出現了鳳凰齊翔的祥瑞之兆,受到漢宣帝的嘉獎。

本來黃霸的舉措應該是嚴延年對照自己的鏡子,可惜嚴延年妒嫉心非常強,不但不服黃霸還說了一些嫉賢妒能的話,再加上嚴延年推薦的人犯了貪汙罪,受到處罰。

接著朝中有官職空缺,漢宣帝本想讓嚴延年補缺,但聽說嚴延年為官嚴酷,任命的符節已經發出又被追回,緊接著河南郡又發生蝗災。

其實這一連串事情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上天藉此種種給嚴延年的警告,也是給他悔改的機會。

然而嚴延年罔顧上天垂憐,依然狂妄自大,把蝗災說成是鳳凰所食,藉此諷喻黃霸;對薦人失察則推脫說,以後沒有人再敢舉薦人了。他的言辭表達出他不可悔改的內心。

在所有勸阻嚴延年的人中,言辭最犀利、預測最準確的是嚴延年的母親。有一年過年前嚴延年的母親趕來跟他團聚,正趕上嚴延年處決犯人,那淒慘血腥的場面讓嚴延年的母親既難過又氣憤,一再閉門不見這個兒子。

嚴母說:「你有幸位居太守管理千里之內的百姓,你卻不施仁政教化百姓,靠著嚴刑峻法、殺人來立自己的官威,你是他們的父母官嗎?天道神明知曉人間一切,人不能只行殺戮。沒想到你作惡太多、殺戮太重,年老的我離開你,我走了,唉!我只好等著給你收屍、掃墓吧!」

嚴母是一位教育孩子很出色的母親,歷史上有「萬石嚴母」之稱。只有嚴延年是一個敗筆,可見對孩子教育上注重孩子德行的培養是極其重要,如果德行虧欠,才華、能力反而成為作惡更多的因素。

嚴母依照「善惡必報」的天理推斷果然準確,僅僅一年多以後,嚴延年惡行遭致天譴,嚴延年被斬首。歷史上有名的酷吏如張湯、義縱、郅都、寧成、王溫舒、商鞅、韓非、來俊臣、周興等等皆以「惡」行事,雖然當時似乎成效卓著,但是民眾是以畏懼服從管理,遺患卻是無窮的。

只有像黃霸以及後世的唐太宗一樣施行仁政,才能長治久安、國富民強。

歷史記載這些酷吏的暴行以及他們遭到的惡報,就是以這種方式告誡後人,不論是為官還是為人都要「諸惡不做,諸善奉行」。

上天一次又一次利用人言、異象警戒嚴延年,也以善德垂範於人。嚴延年實在沒有悔改的誠意,上天就以惡報懲之,其實也是告誡人天意不可欺。我們的祖先也總結出許多經典的話,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毋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等來告誡後世子孫。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朝時的袁了凡是江南吳江人,童年時父親就去逝了,母親要他放棄學業,不走仕途而改學醫,說學醫可以賺錢活命,也可以救濟別人。明朝時的袁了凡是江南吳江人,童年時父親就去逝了,母親要他放棄學業,不走仕途而改學醫,說學醫可以賺錢活命,也可以救濟別人。
  • 宋時期有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劉庭式,字德之。他是齊州人,齊州也就是今天山東一帶。他考取進士以後,被派往密州做通判官,當時的大文豪蘇東坡正是這裏的刺史。蘇東坡很賞識、敬重劉庭式的人品。
  • 成語「月下老人」、「千里姻緣一線牽」的典故,講的就是婚姻大事早已天定的故事。
  • 從北宋儒生劉庭式的故事,我們瞭解古人對婚姻的信守,古人為什麼能夠信守婚約呢?是因為他們相信夫妻之緣原本就是命中註定,唐朝韋固找媳婦的過程更證明了這一點。
  • 語云:「禍由惡作,福由德生」。古人認為世事無常,人生如夢,莫費盡心機貪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唯有積德行善,向道向善才是人生之正途,因為天道佑善。反之,貪圖利慾之人,必定只有自我的私念,少有大道的追求,也就不配上天的輔助與護佑。
  • 北宋儒生劉庭式的故事,我們瞭解古人對婚姻的信守,古人為什麼能夠信守婚約呢?是因為他們相信夫妻之緣原本就是命中註定,唐朝韋固找媳婦的過程更證明了這一點。
  • 宋代的丁謂,年少時就「機敏聰穎,書過目輒不忘」,棋琴書畫、詩詞音律,無不通曉,多才多藝。他雖然才智過人,卻沒有用在正路上,為了權利變得邪佞狡詐,為了向上爬和鞏固權位,奉承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為奸邪」。
  • 清代時,張奉通曉法律訴訟的事,很有口才和文筆,而且又對轄內的田賦及戶口瞭如指掌,他能夠使田地很多的人,一下子就變成一無所有而無立錐之地,因此張奉擁有很多土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