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容易又中秋。《周禮》中有「中秋」一詞的記載。《禮記.祭法》中記載:「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夜明,祭月也」的記載。到了唐代更重視這種祭月的風俗,《唐書太宗記》有紀錄「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在唐代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習俗在中國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也影響了對盛唐文化非常崇尚的日本,以及緊鄰神州大陸的韓國。
日本中秋 祭月謝豐收
珍崇唐文化的日本也有秋天祭月慶豐收、賞月吟詩的習俗,從唐朝時就已經傳入日本宮廷。
日本古代的貴族,在中秋夜泛舟臨流賞月賦詩也成為一種時尚,一個盛會,後來連民間也仿效起來。川流中搖曳的月影、杯光中月亮的投影都成了捕捉心靈的瞬間。想此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躍然波間花叢。日本著名的《竹取物語》物語故事便以中秋為背景,寫一個仙子般傳奇女子升天的故事。
中秋在日本叫「十五夜」,這是從中國傳去的稱法,另外還有月見(賞月)、名月、「中秋的名月」、「芋名月」等等的稱呼,表現了來自古代的文化傳承,也展現了社會生活的風土民俗。中秋時節,也是稻荷農作豐收的時期,農業社會的日本人就在這時候舉行豐收祭。小芋頭(里芋)在中秋時節豐收了,中秋「芋名月」的稱呼就是這種表示。
在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盛行在「十五夜」拜月謝豐收。人們在住屋看得到月亮的地方,如簷下或窗邊,給神供上15個「月見團子」,即賞月丸子(「丸子」用米作的白色團子,跟湯圓的圓子一樣,但不入湯)和秋季盛產的農作物,如芋頭、栗子、毛豆等等,並裝飾上芒草。
中秋時節芒草滿山滿野正是茂盛,傳說艾草可以驅魔避邪;15個「月見團子」則是「十五夜」的表徵,團子圓圓的造型就是月圓的象徵。江戶時代當時的丸子比現在常見的大得多,有六至十公分大,成為小朋友們重要的秋節寄託。
琉球宮古島的孩子在中秋十五夜組成小舞獅團,連同奏樂挨家挨戶去拜訪,討喜錢,一家大約可以要到100日圓(約1美元)的零用錢。
江戶獨特賞月 「十五夜」共「十三夜」
「十五夜」之外,在日本也有獨特的賞月習慣,叫做「十三夜」,又叫作「豆名月」、「栗名月」,這是在黃曆9月13日這一天賞月和祭拜。一般說這一夜的月亮是「十五夜」之後最美。如果賞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也要把握住「十三夜」的月亮,成雙成對表吉祥。「十三夜」和「十五夜」祭拜月亮的習俗是一樣的。
琉球的「中秋之宴」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政府廢除黃曆,中秋及其他從中國傳來的節日亦因此衰落。現在的日本各地大多沒有慶中秋的習俗了,只在沖繩縣(琉球)留下較多的中秋文化活動。在每年9至10月,琉球全島都舉辦各種舉世聞名的盛大慶典,包括沖繩全島EISA太鼓舞慶典,以及9月中旬首裏城公園的「中秋之宴」。
今年的「中秋之宴」將在2014年9月21日舉辦,再現古代為招待中國皇帝的使者「冊封使」而舉辦的冊封七宴,上演古典舞蹈與大型組舞,同時舉辦國王與王妃的選舉大會。
韓國中秋節 祭祖掃墓
韓國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很深,中秋、端午和過年並稱三大傳統節日,而且以中秋節最盛大。中秋節在韓國是國定節日放假3天,為人子女者能否回家拜見雙親,成為是否孝順的重要衡量尺度。
因此,中秋期間韓國人趕回家鄉大團圓,湧現返鄉潮流,是人人關心的「民族大移動」時分。中秋這一天韓國人不論身在何處,即使再忙也都要趕回去與家人團聚,所有商業活動大都會停止 。
中秋節在韓國也叫「秋夕」,祭祀祖先是韓國中秋節的主題曲,更像中國的「清明節」,又有「感恩節」的說法。
從中秋節的前一天起,很多婦女就開始準備供桌。供桌的食物很講究,一直傳承古訓,如水果的個數必須取陽數(如必須是一、三、五個等)、幾種蔬菜必須素炒、必須具備的供品種類等。擺放供桌時,為表示尊重祖先,不可以直接端食物,而是必須用托盤托起食物,送到供桌上。
中秋節當天早要早起,男女老少們都換上新衣服,擺好供桌,舉行祭祀,依次磕頭、敬酒、獻食,追思父母及祖上的恩德。接著去掃墓,在祖先的墓地前磕頭、敬酒、獻食,並除去祖墳周圍的雜草。
中秋節在韓國各景點熱鬧非凡,各種傳統民俗活動紛紛登場。如:景福宮等各大古宮舉行傳統民俗遊戲,韓國民俗村、國立民俗博物館等地,也會舉行各種與中秋有關的民俗活動,也有製作中秋「松餅」的民俗體驗活動。
今天,一些大型遊樂場也上演韓國傳統舞蹈、傳統民俗遊戲表演等節目,能夠讓人回味、體驗往昔的中秋慶典好時光。
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鄰近,浸潤了古老中國優良的中秋文化。敬天、感恩、孝道等這些好的文化內涵在彼土綿延流長,傳承了下來,中秋節臨大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責任編輯:吳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