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百年紀念 加拿大長途接力

人氣 19

【大紀元2014年0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直接威脅到加拿大本土,但加拿大派出了子弟兵到前線作戰。100年後,加拿大隆重紀念一戰,開始了從埃德蒙頓(Edmonton)至渥太華的接力長跑。

著名的帕特里夏公主加拿大輕步兵團(Princess Patricia』s Canadian Light Infantry)推出了長途接力行動,以紀念其建團一百週年,並紀念那些在捍衛自由中犧牲的戰士。

8月10日在埃德蒙頓啟動的接力長跑約有50名士兵參加,他們將沿著100年前這個步兵團走過的路線,計畫在9月18日到達渥太華的Lansdowne公園,就是這兵團當年第一次遊行的地方。接力棒中承載著1,866名在一戰以來的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兵團成員。

加拿大總理哈珀在渥太華國家戰爭紀念館為無名戰士墓獻花圈後稱,加拿大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真正獨立起來的。他在聲明中說,當時有65萬加拿大和紐芬蘭人走上了前線,「他們的獻身精神、勇氣和決心使加拿大傲然立於戰勝大國之列」。

帕特里夏公主加拿大輕步兵團在埃德蒙頓紀念成立100週年時,當地的軍事基地開放,供數以千計的市民參觀。

多倫多時事評論員馮志強對《大紀元》說,這是加拿大歷史的重要部分,加拿大人世代相傳,把它看得很重要。移民應該去了解這段歷史,加拿大為什麼派了這麼多的子弟兵,去異鄉客地作戰,還犧牲了很多生命。「這就是一種奉獻,是加拿大的民族精神」。

民間出錢建軍 皇家祝福

1914年,加拿大人口不到800萬,軍隊很弱,蒙特利爾商人Andrew Hamilton Gault出資10萬元(約相當於現在的250萬元),幫助政府建立第一支參戰軍隊。帕特里夏公主親自手工縫製了這個軍團的第一面旗子,並在軍團的第一次遊行時送上。公主當時說:「我會以最大的興趣,跟著你們所有人的命運。我希望每個人好運,平安歸來。」

後來這支軍隊以帕特里夏公主的名字命名。軍人非常珍惜這面軍旗,稱其為Originals,一戰中他們所參加的所有戰役,都有這面軍旗相伴。

儘管在可怕的陣地戰中遭受了重大人員傷亡,帕特里夏公主加拿大輕步兵團在許多重要的戰役中都是領頭兵團,也是從德國人手中奪取了Vimy Ridge的兵團之一。

二戰期間的1943年,該兵團在意大利的戰場扮演了關鍵角色;1945年參加了解放荷蘭的戰事。後來,該兵團還參加了在韓國和阿富汗的戰事,參加了很多維和行動。

這個兵團已經獲得了39個戰爭勳章,3個司令嘉獎,以及美國總統嘉獎。

加拿大軍隊指揮官、中將Marquis Hainse在一份聲明中說,帕特里夏公主加拿大輕步兵團一直是加拿大軍隊的自豪,士兵們在作戰中有「巨大的堅韌、勇氣和激情」。

正在進行的接力跑將經過亞省、沙省、緬省、安省及魁省,沿途會在22個城市停留,期間會展示兵團用過的設備和制服。

接力活動結束後,接力棒將在2015年5月8日在比利時Ypres的Cloth Hall展出,成為專為該兵團舉辦的Frezenberg戰役紀念活動的一部分。

加拿大強調奉獻精神

前任加拿大總督伍冰枝(Adrienne Clarkson)出席了帕特里夏公主輕步兵團的百年紀念活動。同時也是該兵團上校主管的伍冰枝說:「在過去的100年裡,帕特里夏兵團的戰士通過服務與犧牲,幫助塑造了加拿大。我們的子女已回到加拿大,為她的成長和發展做貢獻。」

伍冰枝說,100週年是兵團紀念過去及繼續承諾服務加拿大的時刻。「我們希望加拿大人都知道奉獻、承諾及犧牲的重要性,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必須準備好,去保護我們的價值。」

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長亞歷山大(Chris Alexander)8月19日在士嘉堡舉行的一個入籍儀式上稱,成為加拿大公民意味著認可加拿大價值,尊重加拿大傳統,遵守加拿大法律,並對這個國家忠誠。他說,加拿大不但守護自己的價值和法律,也守護國際的基本原則。「我們決不能允許我們的權利及自由受到損害」。

了解價值觀 融入加拿大

如何理解及融入加拿大,對移民一直是一種挑戰。馮志強說,有些新移民不理解加拿大,比如不理解加拿大為什麼要收留難民。但作為加拿大來說,她對人類社會文明的貢獻,從當年幫助美國黑奴獲得自由,到參與一戰和二戰,到現在收留世界各地的難民,「都是一脈相承的」;「這是加拿大人的價值觀念之一」。

他說,這是一種理念,不是為了名利。是「為了這種理念願意奉獻」;是「以天下為己任」。

「我們來加拿大幹什麼?當然要了解這些。」 馮志強說,加拿大開放移民後,中國人來了很多,「是這片土地上的一分子了,你就要考慮,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環境,我們需要從頭開始學習。」

責任編輯:滕冬育

相關新聞
一個時代的結束 加拿大紀念一戰(圖)
康尼島地鐵車廂內點火燒死乘客 嫌犯被捕
紐約高校呼籲國際學生 在川普就職前返校
NASA帕克探測器將以前所未有方式 奔赴太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