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古書中記載,古人夜觀星象。是的,古人敬天信神,夜夜都會觀天象,只是這門學問到現在已經失傳了,也很少有人相信了。
過去,尤其是唐宋之前,懂星象的人比較多,那時候的讀書人,多少都懂得一些星象知識,只是水平高低不一樣,所以看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只有境界越高的人,看到的才是越準確的。而且每一個時期,在民間或世外,都有那麼一些高人,非常精通星象,能看到幾百幾千年後人類社會的變化,所以在中華歷史上,留下了許多神奇的預言和傳說。
在中華歷史上,每個朝代都設有專門的「司天」機構日夜監視天象的變化。這些司天機構的天文官作為人間君王「通天」的媒介和信使,地位和威望都非同一般,因為他們的預測在某種程度上,都代表著天意,所以歷朝的司天機構在朝廷中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的。這個天文機構歷朝歷代的叫法也不同,比如:太史監、太史局、司天臺、欽天監等。
只是到了後來,擔任天文官職位的人,慢慢變成了父傳子的世襲制度,不外傳。後來,皇室為了保衛政權,維護穩定,便將天文異象的解讀視為機密,因為擔心異象出現,隨便解讀會引起天下動亂。因此唐宋以後,除了朝廷專設的天文機構的天文官外,懂天象的人越來越少了。隨著人類道德的下滑,人類的境界也越來越低,即使是讀書人也越來越不懂星象了。
每朝每代,除了朝廷天文機構外,民間總有一些高人,他們精通星象預測,遠超過朝廷的天文官。這些高人有些負有使命,被皇帝收編,輔助皇室;有的不願收編,一直流落在民間,或隱居世外,比如:諸葛亮、邵雍等。所以在中華歷史上,留下了許多神奇的預言傳說。
星象的劃分
古人將天上的星辰,按照它們之間的對應聯繫,劃分為「星官」,這個「星官」就相當於現代西方的「星座」。互相之間有一種內在對應聯繫的星星,便劃為一個星官,最後將星空中可觀測到的1464顆恆星劃分為「283官」。
這種以星官來分,太繁雜了,283個星官,看得人眼花繚亂,很難一一區分。所以古人又在這283個星官的基礎上,再歸類。
地球在自轉,地軸正指向北極星,所以在地球上,漫天星斗都繞著北極星轉,東升西落。古人又以紫微星(北極星)為中心,將天上星官分為三垣二十八宿,處於北極紫微星附近的區域,劃分為上中下三垣,中垣為紫微垣,北極與北斗就屬於中垣範圍,上垣為太微垣,下垣為天市垣。
然後又將黃道附近的四方星官,歸為四象,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象中,每象包括七個星宿,所以一共28個星宿。
另外我們人類所在的太陽系中,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加上太陽和太陰(月亮),共七星,稱為七曜(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人肉眼觀測不到,所以不包含在內)。
也就是說北極附近的區域歸為三垣,四邊的區域屬於四象,再加七曜,這就是古人按照方位,對人眼所看得見的星象的歸類。
這樣劃分,雖然比283官要簡明,但還是略顯複雜,所以我們再分得更大點。太陽系外的星辰,分為三垣四象,這是外象;太陽系內的,歸為七曜,這是內象。從地球上觀察,外象諸星,除北極星外,其餘都圍繞著北極星旋轉,一晝夜轉一圈,這在現代天文學中,稱為周日運動。
雖然外象諸星圍繞北極東升西落的旋轉,但它們的相對位置是恆定不變的,就像錶盤上的刻度一樣,錶盤雖然在轉動,但上面的刻度是恆定不變的,所以外象諸星,稱為宿或舍或宮,也就是固定的空間的意思,相當於建在天上的固定宮房,所以外象主不變為靜,以北極為尊。
而內象七曜,從地球上觀察,是不斷運動的。它們之間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每時每刻都在變,在走動。所以內象主變為動。
以外象為參照,月亮圍繞地球一周,大約是28天,所以28天是太陰的一周天。四方有28宿,這28宿如同錶盤上的28個刻度,月亮每晝夜會運行一個刻度,也就是說月亮每晚會進入一宿,所以過去也稱一晚為一宿。
另外鎮星(土星),繞天一周,大概是28年,所以它的一周天是28年,每年進入一宿。
而歲星(木星),它繞天一周是12年,所以歲星一周天為12年。古人將12年稱為一紀,對應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古人因此也將黃道劃分為十二格,將28宿對應列入12格中,稱為12星次,依次命名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所以歲星每年進入一星次,12年為一紀或一輪。然後根據太陽進入12星次的位置,又可將一年劃為24節氣。如星紀次的起點為大雪節氣,中點為冬至中氣,其餘以此類推。
這些劃分,其實就是不同的刻度劃分,其根本是一樣的,只是表面不同。如同鐘錶錶盤,按時針分,可分為12格,按分針分,又可分為60格。不管怎麼分,只是表面變化,其內在機制是不變的。也就是說,不管錶盤分為多少格,其內在的齒輪等對應關係是不變的。
星象的內涵
我們人類在地球上,所以當以地球為基點,為參照。而人的眼睛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看不到自己的臉,所以客觀上自己在世界之內,表現上,自己卻在世界之外。因此,人只能通過外在的客觀表現,來了解自己的存在和存在形式。
以此為基點,打個很淺顯的比方:如果將宇宙星空比作一個錶盤,那麼其背後的齒輪等機制,就是星象間的內在聯繫和對應。在這個錶盤的中心位置釘一個釘子,將錶盤中心固定起來,讓錶盤圍繞中心旋轉,那麼這個釘子就是北極星。其他的外象諸星,就是錶盤上的不同刻度和位置。
而內象七曜,就是錶盤上的不同指針。那麼這個鐘錶所表達的意思,指示的時間,就是星象的隱含內涵和其所代表的天意,這就是過去古人觀天象的基本原理。
我們人在地球上,所以「當局者迷」,看不到地球的存在形勢,被迷失在地球上,不識世界真面目。
所以表現上,地球在宇宙之外,只能通過星象的變化,才能知道地球的存在形勢,和人類世界的發展變化。
這就引出了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星象?因為人在迷中,人靠肉體五感來感知世界,如同盲人摸象一樣,一片迷茫,看不到未來,看不清全局,甚至連眼前也看不清,非常的可憐。所以神憐憫人類,教給了人類觀星象,唯有敬天信神,才能跳出迷津,跳出地球,具有大智慧,看到未來,看清全局,看到光明,感受到神的存在,而不至於迷失墮落。
我們人類通過鐘錶看時間,是看鐘錶的不同指針指到了錶盤的哪個位置、哪個刻度,從而知道時間的。這是很簡單的比如,其實星象比這複雜無數倍,而所複雜的地方,就是錶盤上,每個位置、每個刻度背後隱藏的巨大內涵,其背後所蘊含的天機,和那些微妙難以窺測的變化。
外象主不變,表現形式為靜,相當於錶盤,但錶盤上的每個位置,都有它所代表的內涵和天意。內象主變,表現為動,相當於指針,每個指針也都有它的對應,比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某種意義上對應著五行,代表著五行的生剋變化。而太陰太陽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陰陽的發展變化等。
當然站在不同的層次和角度,這些星辰其所代表的內涵是不同的,就像同一個鐘錶,把它刻度和指針的意思變一下,那它可以是普通鐘錶用來確定時間,也可用在野外確定方向,或者可以作為作息安排表等。
所以奇門遁甲和紫微斗數所排的盤是不同的,因為它們所站的角度和層次不同,所以選的星象也不同,星象所代表的意思也不相同,但其背後的機制卻是不變的,所以如果算得準,那算出來的結果應該基本是相同的。
所以觀星象,大,能看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能看到幾百數千年後的變化;小,能看到個體生命的情況,能看到人的一生命運。
因此星象隱含有博大的內涵,每個星辰,都有自己不同的內涵,與高層對應,對應著不同的神位,代表著不同的天意;與地對應,對應著不同的龍脈地穴,和人體脈絡穴位,決定著地象變化,和人類的發展。
打個比方:我們人類的行為和思想等外在變化,會引起內在的五臟六腑等相應變化,同時也會使身體的每個細胞等都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這是因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人體各部分間都是有一種複雜微妙的對應關係的,能夠相互影響。
同理,如果我們這個宇宙也是一個生命體,那他將是一個巨大的神,他的意思就是神意,也就是天意。那他的思想變化等,就會帶動宇宙內各星系的變化,同時也會帶動太陽系和地球人類的變化,因為我們都是他的一部分,是一個整體,與宇宙都有一種複雜微妙的內在對應關係。所以古人也稱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待續)
本文轉自第376期【新紀元週刊】「歷史新觀」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