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澳洲人」一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人氣 118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關幼嵐澳洲珀斯報導)坦然面對不堪回首的歷史,是勇氣,也是內心良知的覺醒。「生活在兒童之家和寄養機構的內幕」展覽直面澳洲近代最黑暗的一段歷史,觀看該展覽,會帶給我們華人怎樣的沉思呢?

二十世紀世紀中葉,在澳大利亞大約有50萬左右的兒童被送入稱為「家(Home)」的政府管理寄宿學校、寄養中心以及孤兒院。其中包括5萬名原著民及島民兒童,7千名來自英國和馬爾他等國外所謂的「兒童移民」。他們中的很多孩子並不是孤兒,卻被迫與父母分離。

然而那些稱之為「家」的地方對孩子們來說並不是安全的家。他們當中很多人被疏於照顧,飽受虐待、奴役、甚至性侵,身心受到的創傷如影隨形地伴隨著他們的一生,也同時影響著他們成年後的家庭以及他們的子女。他們被稱為「被遺忘的澳洲人(Forgotten Australian)」。

2009年11月16日,時任澳洲總理的陸克文(Kevin Rudd)在坎培拉國會大廈向「被遺忘的澳洲人」以及「前移民兒童(Former Child Migrant)」做出歷史性道歉。這是繼2008年澳洲政府首先對「被偷走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s)」澳洲原著民道歉後的又一次國家公開道歉。同時,政府承諾為受害的澳洲人在晚年時提供特別照料,並會啟動全國服務幫助他們尋找失散的家人。陸克文說,我們要無懼面對這個醜陋的事實,承認「曾經犯下了罪大惡極的事(great evil has been done)」,這至關重要。

名為「生活在兒童之家和寄養機構的內幕(Inside: Life in Children’s Homes and Institutions)」展覽目前正在西澳弗里曼特的海事博物館(Western Australian Maritime Museum)展出。展出以當年這些孩子們的影像、文字、繪畫、實物,以及他們後來的回憶等向人們真切地講述了這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展覽中的一張照片顯示了1956年在西澳沃特福德(Waterford)的克隆塔夫男孩鎮(Clontarf Boys Town),一群男孩子們正在修建一座游泳池。當年的兒童奴工歐多諾霍(Michael O’Donoghue)回憶道:「我們在上學前、放學後以及週末做苦力。如果他們覺得我們工作的不賣力,他們就會打我們。(至今)我身上仍然還有著一次被打後的傷痛」。

「逃跑幾乎是那種寄養機構文化的一部份。逃跑在孤兒院被視為最壞的罪行,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1950年代曾住在維省巴拉瑞特(Ballarat)區巴拉瑞特孤兒院(Ballarat orphanage)的戈爾丁(Frank Golding)回憶道。

性侵是那個時期孤兒院裡孩子們最痛苦的經歷,也成了日後他們和外界溝通的障礙。特里韋特(Rhonda Trivett)回憶在受到性侵後對自己進行自虐,「我常常用攢下的玻璃碎片劃破自己的身體」,「不知道自己是否就是下一個死去的人」,那時她13歲。

對於上世紀中葉不過千萬人口的澳洲來說,50萬並非一個小數字,然而「被遺忘的澳洲人(Forgotten Australian)」的故事足足被隱藏了半個世紀。歐海爾(Rayleene O’Hehir)在觀看了2011年的政府致歉儀式後表示,「我從沒有過如此地解脫,因為現在每個站在那裏的人都知道發生了甚麼」。歐海爾和她的兩個姐姐在1950年被強迫送進悉尼西南的孤兒院,那時她才9歲。

發起於2012年11月16日的「Inside」展覽此後一直陸續在澳洲各地巡迴展出,今年是第一次來到西澳。國會議員麥克林(Jenny Macklin)在展覽的前言中寫道:「我們的國家終於正視了這一段可恥的歷史(shameful truth)。對這一曾經被掩蓋的殘酷歷史現實我們睜開了眼睛。」「我們無力改變歷史,我們不能抹掉它(那段歷史)帶來的傷痛,但我們要讓所有澳洲人知道這段曾經被隱瞞了很久的歷史。」

Inside: Life in Children’s Homes and Institutions
展出地點:Western Australian Maritime Museum,Fremantle (免費)
展出時間:3月14日到6月29日

(責任編輯: 楊宇馨)

相關新聞
楊恆均:與悉尼華人商榷保衛奧運火炬
主管:更多澳洲人應該來看演出
拒絕遺忘 墨爾本民眾紀念六四二十週年
「被遺忘的澳洲人」 陸克文正式致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