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博大的文化淵源,講究神似,更講究意境。所謂「意境」 ,指畫家通過描繪人物、事物、場景,使欣賞者思想受到感染而產生共鳴,以正確的 審美觀和道德水準,領悟蘊含和昭示的深刻人生道理及宇宙意義的更高境界。
國畫的意境,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磊落大方,光明祥和;第二種是高 貴典雅,秀麗挺拔;第三種是恬靜肅穆,深沉厚重。這三種正統的藝術風格歷來為人 們所讚賞,是作品所達到的三種標準。如果作品在這基礎上還包含有煙霞縹緲之氣、 忠義節烈之氣、古樸典雅之氣,那麼這些作品都是非常珍貴的。
國畫在內容與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古人對自 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國畫強調「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創制意境,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 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心造境,不求形似但求神似,重在意境表達,感受 其中的神韻與意境之美。
國畫講究「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詮釋了藝術的最高境界,人物畫,表現 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山水畫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花鳥畫表現了自然的靈動, 其中的真諦是希望人們領略到這三者體現了宇宙、自然與人之間相得益彰的聯繫。
「比德」是中國傳統神傳文化中的特點之一,是將一事物比擬成一種人的美德,如竹 象徵「節」,梅象徵「骨」等,是對品德的頌揚。山水畫題材也很廣泛,對於大自然 生動的草木山川、雲煙明海,都可賦予其精深的藝術內涵,那隱含在山水之中的民族 氣節和人們寬廣胸襟的象徵,被一代一代的畫家傳承著,上升為更廣義的中華民族氣 節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
中國畫講究含蓄,只要心有靈犀,就能領悟意境感,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對 作畫者的要求,不僅要有熟練的技法和完美無缺的構圖,更要求創作者具有高尚的道 德修養。古人畫論中講:「學畫者先貴立品。立品之人,筆墨中自然流露出一種正大 光明之概。文如其人,畫亦有然。」可見作畫者的品德、文化修養直接影響繪畫品位 的高低,因此學畫必先立德。
國畫的意境能夠使人超越具體、有限的物像和場景,進入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對 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當今,「真、善、忍」宇宙大法在 世上洪傳,給人們帶來美好和未來,這是人們心中久遠的期盼。畫家們辦「真、善、 忍」美展歌頌大法、歌頌神,講清真相,揭露迫害,使人明辨是非,感受到甚麼是真 正的美,體現出藝術純真、純善、純美的至高意境和境界。
作 品要能打動人心,要有神力的加持,修煉心性提高心性,神就會給你靈感,讓你超越創作好的作品來。技能的提高是由於心性提升、道德標準提高所致。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含蓄內斂,靈秀雋永。重在意的表達,可謂“大象無形 大音希聲”。體味其中深遠內涵,本著一顆虔誠之心,抱著善念靜心體會,才能真正領悟意境之妙。滿腦子私慾妄念之人,是不會創作出好的作品的。
實踐真理、用各種形式傳播善、美好、光明、嚮上、與純正,盪濁揚清,喚起良知與 善念,不僅僅是畫家們的使命,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責任編輯: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