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多有記載,越是掌握權力的人,如果將權力運用於陰謀、算計、暴戾、競爭、記仇、報復、好殺等之事上,就會損德,且延至後代遭報應。
錢維城(1720~1772),字幼安,武進(今江蘇武進縣)人。他自幼敏悟,十歲能寫詩,十二、三歲能作古文、詩賦,十九歲中舉。壬戌(1742)年考取內閣中書。乾隆十年(1745)成一甲第一名進士,授職翰林院修撰。官至工部侍郎,刑部左侍郎。
有一年,錢維城曾奉旨查辦貴州省咸甯州劉標虧空國庫一案,道經衡陽。他知道衡陽回雁蜂有位名叫慧通的老僧,善於給人看相,於是就前去請他相面。老僧說:「觀您的相,必定位至宰輔,兩個兒子都有官做。但是您眉宇間露殺氣,如果您能積些德行,命相還可以改變,希望您好自為之。」
在查貴州劉標虧空國庫一案中,審訊出原任按察使的高積,曾判處錢維城的表侄蔣牧絞刑。因此,錢維城竟挾此私仇,刻意苛求,於是斬了高積進行報復。
等到錢維城辦完案子後,返回衡陽,又去見慧通。慧通看了他一眼,大驚道:「可惜!」其它什麼也沒說。
錢維城死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月,才五十二歲。他精於刑律,辦事勤謹,頗得乾隆帝信任,正擬重用,他卻與世長辭,乾隆帝深為悼惜。朝廷特賜尚書銜,破例予諡文敏。身後,他的兩個兒子都由朝廷推恩,迅速賜了官職:錢中銑得了個內閣中書,錢中鈺則通過公議安排為中書科中書。
當時,兩位公子年齡都是二十歲開外,狀貌魁梧,聰明絕世,既能寫詩,又工於書法,真可謂很好地繼承了家學。但是,幾年之後,他們都突然無病而死,中銑死於船上,中鈺死在車上。據說,都是碰到鬼祟被活捉去了。
據清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趙翼先生(1727~1814)說:「事情隔了十多年,兩個兒子都被高積的鬼魂作祟,鬼神顯起靈來,可真厲害啊!」
錢維城還有兩個孫子,一個鄉試僅中了個副榜,早早就死了;一個有痰疫,不言不語。狀元公後繼無人,家道就這樣衰落了。(見《清史稿.履園叢話》)
從此例中可看見,錢維城死時才五十二歲,正是人生事業鼎盛之期,又頗得乾隆帝信任,大好風光。就因為公報私仇,無辜殺人,大損陰德,以至過早斷送自己的仕途、性命,還累及二個兒子、孫子,後繼無人,家道從此衰落。慧通老僧看相中都看出來了,你說做虧心事,損陰德的後果可不可怕?
而與錢維城同在乾隆朝的另一狀元潘世恩,其先祖累代巨富,一向虔誠地供奉觀音大士,樂善好施不倦。凡求他們家幫助的,他們總是儘量滿足要求。每天將米穀放在門口,派僕人守著,以便施捨給要飯的,這樣幹了許多年。
一天早晨,忽然有個老太婆帶著筐子前來討米。僕人給了她一升,又在她的請求下加了兩次,而她意下還嫌不足。僕人認為她不知足,大聲呵斥,聲音傳進屋裡,主人就出來了。
他弄清吵鬧的原因後,就問老太太需要多少?老太太說:「我想要一擔穀。」主人當下就答應了,讓她回去喊人來挑。老婦人高興得連連稱謝,放下筐子走了。
主人等到天黑,總不見有人來挑。看她所留下的筐內,給的三升穀,已經一粒粒都變成珍珠了。這一家人才醒悟過來:老太婆是觀音的化身,特來試驗他家是否誠心行善。
之後,潘家科第蟬聯,至潘世恩,以狀元出身,官至宰相,子孫世代顯貴,善始善終。清代狀元中集榮華、富貴、壽考於一身者首推此人。(見《留仙外史》)
這就是積陰德與損陰德的兩個不同家族的區別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