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思回頭」,這是《紅樓夢》第二回中,賈雨村在維揚(今揚州)的智通寺門上看到的一副對聯。細想想,這實在是一幅洞察世情深刻的佳對,可現在還有多少人能理解、接受呢?有餘之時不思退步,無路之時再回頭又如何能夠呢?
古人講「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可不是安慰失意者的虛辭,也不是隱士們的自我釋懷,而是實實在在的生存智慧。張良功成不居,退隱留地,安享晚年,名垂青史;范蠡急流勇退,悠遊天下,全身保命,流芳千古。像這樣的退一步,並沒有失去甚麼,反而豐富了自己的生命軌跡,增加了生命智慧。
大清康熙年間,張英為相。一日,家人因宅基地與鄰居糾紛,隨修家書一封,意在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張英觀家書畢,提筆回復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領會其意,就讓出三尺之地。鄰居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之地。
於是在當地留下了「六尺巷」的美名。這個「六尺巷」就在今天的桐城。張英謙讓的德行,流傳至今。鄰里爭地算是很常見的事,解決的辦法也很多,可唯有這「讓他三尺又何妨」的高風亮節為人稱頌,德澤後人。我們每個人真該深思啊!
退一步的內涵十分豐富。在矛盾面前退一步,避免了激化矛盾、擴大事態,能使自己冷靜下來、洞察事情的原委,首先從自己這兒開始化解;在利益面前退一步,跳出了爭奪的漩渦,能培養自己仁義的德行,最後也未必損失甚麼,畢竟有「是你的東西不丟,不是你的東西你也爭不來」(《轉法輪》)這樣的天理跟著;在感情上退一步,避免情海欲波的陷溺糾纏,能使自己清心寡欲、靜觀世態炎涼──說到底,情是最容易變化的東西、是靠不住的……。
在喧囂的紅塵中,在濁浪滔滔的當下,如果我們時時知道退一步,退出來,那真的會是另一種景象、另一番天地。爭來鬥去,一味的執著,不知放手,最後能落個甚麼結果呢?名利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其實,退與進是相輔相成圓容互補的,正如陰與陽、剛與柔、動與靜、上與下、成與敗。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亢龍有悔,只知進不知退,一味逞強,必將有敗落毀亡之時。
歷史上多少顯赫一時風光無二的權貴,只知進不知退,又有幾個不是身罹慘禍、殃及子孫?翻開二十四史,那真是比比皆是啊!如果事事留有餘地,常常做退一步之想,謙讓寬容,和光同塵,就總能遊刃有餘、從容自在,何至於此呢?
退一步,看看自己的心到底在為何激動翻騰;退一步,審視自己的生命軌跡是向上還是向下;退一步,認真思索一下自己到底為何而活;退一步,看看這滾滾紅塵芸芸眾生正面臨著何等境遇。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而退一步,就是要自己走出山中、站在局外,那才能看清這廬山真面目,做一個理智清醒的旁觀者,一個不辜負自己生命存在意義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