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6月19日訊】包括風水地理的東方哲學及學問的核心在於氣,氣是構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存在於世上的一切萬物,都持有氣。風水地理的最高經典《青烏經》的開頭語中強調「盤古渾淪 氣萌大樸 分陰分陽 為清為濁 生老病死 誰實主之」。
根據《錦囊經》中《氣感篇》的記載「葬者乘生氣也 張曰 萬物之所生 無著於地中者 以地中有生氣故也」。根據朝鮮後期的思想家——提示朝鮮開花政策方向的惠岡崔漢綺(1803~1877)曾在著作《氣學》中表示「宇宙中充滿了氣,沒有縫隙,此氣令一切天體運行,揭示了創造萬物的無窮力量》」,意喻宇宙中的一切變化來自於氣。
風水地理的前提源自於生活在地上的生命體。只有土地富有生命力時,所有生命才會維持生存。向土地注入氣,就是土地內流動的氣。對此《青烏經》中強調「陰陽附合 天地交通 內氣萌生 外氣成形」,《錦囊經》中表示「土形氣行,物因以生。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
意思是說,所有土地都持有氣,一切生物都由土地之氣來維持生命。沒有氣的土地,就是生命無法存活的死亡之地,因此,為了低碳素綠色城市歸劃技術的主要項目——保存生物多樣性,保存土地之氣尤為重要。
由於氣具有循環性,維持生命的同時,令宇宙萬物發生變化。根據氣的流動,產生生成消亡,將氣在土地之內的循環流動稱為「生氣」。《錦囊經》中表示「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而為生氣。」
也就是說,氣是支撐萬物生命的力量,如果氣不循環,失去生氣,就會面臨死亡。人們常用「氣死我了」的話形容,其實就是指這些。通風阻塞的地方空氣渾濁,水氣不通之處泉水就會幹枯,氣的循環,根本上是取決於地受到天空之氣的影響而產生的。大地受到太陽熱的影響,散發濕氣蒸發後形成風,上升的水蒸氣形成雲彩,凝固的雲彩以雨或雪融入到土地之中,再形成地下水脈,或通過蒸發作用調整溫度。
宇宙萬物通過氣互相產生感應。風水地理的生機論,就是自然和人類在一個邏輯中的有機性的融合存在。《錦囊經》中記載「氣感而應,鬼福及人。土膏水深,郁草茂林,貴若千乘,富如萬金。」《地理人子須智》中記載,根據山的形勢,可看出人的性情,「山厚人肥,山瘦人饑,山清人貴,山破人悲, 山歸人聚,山走人離,山長人勇,山縮人低,山明人達,山暗人迷,山順人孝,山逆人欺。」這表現的就是自然和人類的感應。
自然和人類是以氣為媒介互相感應,呼吸新鮮空氣的人和呼吸渾濁空氣的人的感應,是有差異的。風水地理的目的是將風和水及土地持有的氣,反應到城市或村子中,以此豐富人類的生活。為了這些,就要促進氣的暢通循環,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符合循環原理的組建城市位置和空間。
(責任編輯:趙雲;翻譯:朴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