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仁義與治國

作者 :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孟子說:「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所學之道是為了使一切歸於天理。」君子能夠做到廣納善言,從善如流,以德行感化他人。

孟子認為做人首先要「好善」,治國亦是如此,應當廣泛聽取和採納別人的意見,擇善而從。這裡所說的喜歡聽取善言,指的是符合天理道義、對於國家和百姓有益的忠言。

魯國打算讓樂正子治理國政,孟子聽說這一消息很高興,他的學生公孫丑問:「樂正子很有經驗嗎?」孟子說:「不。」公孫丑問:「那您為什麼高興呢?」孟子回答說:「他為人喜歡聽取善言且做事盡職盡責。」公孫丑問:「這些就夠了嗎?」

孟子說:「憑這些可以治理天下,更何況魯國呢?如果喜歡聽取善言,就願意與善人結交,小人就沒有市場;如果不喜歡聽取善言,那真正的有識之士就會被拒之於千里之外,而那些進讒言的阿諛奉承之徒就會來到,他身邊要都是這些小人,要想治理好國家,怎麼可能呢?為官就要敢於維護正義和公道。不能盡職,不能盡責,當什麼官呢?」闡述了君子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正氣,識大體、明大義,以從善揚善為己任。

秦國、楚國兩國準備戰爭,宋牼準備到兩國勸阻罷兵,遇到了孟子,孟子問道:「您準備怎樣去勸說他們呢?」宋牼說:「我將告訴他們,交戰是很不利的。」

孟子說:「先生的動機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卻不行。您用利去勸說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為有利而高興,於是停止軍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因為有利而高興,於是樂於罷兵。做臣下的心懷利害關係來事奉君主,做兒子的心懷利害關係來事奉父親,這就會使君臣之問、父子之間都完全去掉仁義。心懷利害關係來互相對待,這樣不使國家滅亡的,是沒有的。若是先生以仁義的道理去勸說秦王楚王,秦王楚王是因仁義而停止軍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因仁義而樂於罷兵。做臣下的心懷仁義來事奉君主,做兒子的心懷仁義來事奉父親,這就會使君臣之間、父子之間都完全去掉利害關係,心懷仁義來互相對待,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的,是沒有的。因此只談仁義就可以了,何必言利呢?」宋牼點頭稱是。

孟子接著說:「使他們真正認識到仁就光榮,不仁就恥辱。處處以仁德為貴。如果只看重名利,這是自己尋求禍害。禍害和幸福都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這裡孟子勸宋牼不要用「利」去遊說秦、楚,而應該用「仁義」去說服兩國罷兵。因為基於仁義的和平,使人與人之間都以道德理念相互對待,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人人忠誠謙讓,仁愛正義,天下才能長治久安。

孟子認為君子必須能夠只追求符合道義的東西,推崇聖賢道德,仁愛百姓,鄙薄權勢利慾,教化君臣、百姓樹立道義至上、輕利重義的思想觀念,使德入人心。以正派的品格、道德人格感化他人和萬物。啟迪人心中的善念而使其歸於正道,這是勸善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所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類對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之後,醫學分科也會越來越細,目的應是順應臨床醫學的發展,讓醫療照護完善。
  • 語云:「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指古之君子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這樣就能及時改過,不斷向上;對別人寬容而平易,使別人樂於為善。寬容是一種智慧,是道義堅守中的包容,是對他人的關愛和負責,它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及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之一。君子以堅守正道自律,內在修身、外在達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儘量給予他人幫助,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和關愛,寬容是一種充滿了仁愛的無私境界。
  • 國人評價花的優劣,要從色、香、形、韻四方面去考慮,若在任一方面出眾者可稱為絕;菊花四絕皆備,是名花中的佼佼者。菊花千姿百態,色彩豐富,且不畏寒霜,宋朝詩人韓琦〈九日小閣〉詩:「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成語「晚節黃花」就是用菊花比喻一個人的晚節高尚。
  • 唐人電視台「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三屆了,比賽吸引了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油畫界精英,大賽純真、純善、純美的宗旨引領人們回歸正統藝術,為華人畫家走向國際舞台搭建了平台。
  • 鵲(公元前407~前310)本名秦越人,是春秋戰國時期渤海(今河北省任邱縣)人。少年時拜民間老醫生長桑君為師,並在長期的行醫生涯中刻苦鑽研,學識與醫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最終成為流芳千古的中華醫聖。由於他醫術精湛,診斷準確,即使遇到疑難病症也能妙手回春,頗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所以人們就尊之為扁鵲,本名秦越人反而為人淡忘。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一談到梅花,人人自有一股熱切的情懷, 一份密不可分的情結。
  • 人品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標誌。孔子論「人品」的論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財富,他注重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堅持道義至上的原則,塑造「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提出「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仁民愛物」、「見賢思齊」等做人理念。
  • 聖人說,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來源於天上,是神傳文化。黃帝的一生就可以明確見證此理。他出生時就有異常的天象,長大後有神靈指點他治理國家和打勝仗,到黃帝老年則尋道成仙。
  • 雨淅瀝,霧氣濛濛。雨夜讀書,也禁不住一絲淡淡的憂鬱湧上心頭。然而,當我偶然在書本上看到了「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句話時,內心為之一震,時常縈繞在心頭的那些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