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2013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水彩行家】光影的轉角與情寄曠野

會員參展活動系列報導
陳品華
font print 人氣: 80
【字號】    
   標籤: tags: ,

張明祺水彩展—光影的轉角

作品以大自然為師,生活體驗入畫,要創作自然而不抄襲自然,強調韻律節奏,有主有賓,統一中有變化。 摘錄自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專輯

明祺展出五幅作品,其中兩幅「魚.水蕩漾」「魚兒水中游」是他魚.水系列的代表作。

張明祺_魚兒水中游 76x104cm

錦鯉奪目的鮮明色彩在水波盪漾中化成多彩的奇特視覺幻象,表現手法新穎,脫離一般照相寫實,在形色間變化出抽象性的活潑線條,展現生命的活力。像這麼繁複多變的畫面,若沒有相當純熟的功夫與耐心恐怕無法駕馭。
張明祺_魚.水蕩漾104x76cm

明祺從藥廠的董事長轉換跑道,浸淫水彩畫數十載,皆從生活中的體驗取材,有時走過小徑轉角處,不經意的瞥見了一道美麗的光影,日後便成了他精彩的作品。
張明祺_戀戀菇婆芋 105x76cm

難怪許多觀眾駐足在「戀戀菇婆芋」畫作前連連點頭稱讚,相信觀眾應該看出藝術家的獨到之處在於雖以大自然為師,但必須慧眼加縝密構思,再運用色彩光影的層次變化,才有可能譜出一首讚頌自然的樂章。

「群羊圍聚」是幅全開尺寸,畫面構圖大膽,用色接近黑白灰,有別於他其他展出的作品。
「金黃銀杏」作品如閃金般燦爛,就像明祺一貫的開朗笑容,感覺色彩已從他的臉頰一直漫衍到每個人心中。斑斕金秋時節那種一大片又一大片黃澄澄的飽滿與豐實真是令人雀躍。這件作品許多畫友都給予高度肯定,不只佩服他整理秋葉的紮實功力,更佩服他能畫出內斂沒有火氣的黃。隨著季節更迭,再愜意的秋日終歸要進入尾聲,芳華不再。但這次藝博會的相見歡,讓畫友之間所凝聚的情誼與歡笑會像金黃銀杏一樣在心中一角閃亮著。

王文琮水彩展—情寄曠野
光影色彩幻化交織的綺麗世界,引領我的悸動,恣意潑灑在畫紙上,大地蒼茫中,擁抱一份人文的關注,最能撩動人們的心弦。 摘錄自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專輯

王文琮_轉場之行71x51cm

轉場風情
牧民的精神—-文琮展出的十幾件作品中,多數描繪的是一系列新疆遊牧民族的轉場風情。他對少數民族總是寄予一份關懷與敬佩,牧民為生計打拼,為養活牲口帶著家當按季節一再遷徙轉移牧場,勇敢的迎向艱苦的生存環境,雖然惡劣天候時時考驗著他們,但一顆心始終憨厚善良。從文琮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歲月和沙塵在他們臉上刻下屬於牧民的質樸與驕傲,也讓這片廣裘大地如詩歌般壯麗,揚起的塵土阻擋不了頑強民族世代傳承的堅毅精神。我想文琮的畫裡有一部分是想藉這群可敬的民族暗示我們,最能撩動人們心弦的該是那份純樸、真誠的高貴情操吧!

牧民的生活—畢業於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的文琮,投身商業美術,繪製建築相關插圖及透視圖已有20年的資歷,長時間的經驗累積,照理應該養成理性去經營畫面關係,容不得出現率性的浪漫因子才是。然而他的作品卻是光影色彩幻化交織的綺麗世界,順著活潑的筆調、酣暢的色彩,引領我們走入一個恣意渲染的自由境地,但回過神細看,他所描繪的牛隻羊群及牧民臉上的風霜,發現文琮其實還是有他理性縝密的細心特質,如圖「轉場之行」,安排馬匹前進的走勢,及人物往右側身,臉往左方凝視的動態,加上拉韁繩的動作等等,整個轉場的隊伍感覺是不斷緩緩前進著的,地面的塵土光影採用感性暢快的刷染,好像也在帶動隊伍前進再前進。
牧場的風光—「牧場風情」是幅充滿優美旋律的作品,色彩在黃紫補色對比、紅綠對比、明暗強弱中鋪陳,像是輕快活潑的音符跳躍著,而筆觸鬆放自在宛如抒情曲般輕靈婉約,我感覺到牛隻似乎陶醉在幸福安祥中,享受著大自然所賜予的一切美好。
「黃草胡砂秋日行」「哈薩克婦人」「轉場之晨」「牧人晨歌」「馬背上的青年」都是文琮這次在情寄曠野系列的力作。
生態景觀
「林間光影」「雲端」「眷顧」是生態景觀作品,感性渲染大氣氛圍,理性描繪林間枝椏葉叢的光影,詳實呈現特屬台灣濕熱氣候所形成的森林樣貌。

王文琮_黑潮96x141cm

市井小民
「黑潮」這幅作品題材特別。早期台灣拆船工作興盛,在酷熱又噴火花的環境中,這群社會底層的勞動者憑藉勞力賺取養家糊口的收入。整幅畫充滿張力是件可圈可點的巨作。我覺得不管是本島的自然生態或平民百姓的生活或是遙遠的邊陲地帶的風貌,在文琮溫柔的眼中都同等重要。
我們常提到繪畫技巧的重要性,但作品若是缺少一份人文的關懷,那麼是很難打動人心的。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一幅看起來不夠精彩的畫 ,如果能想出問題所在,它就一定可以修改,只是,一幅改過的水彩難免要失去一些乾淨度,必須十分小心才是。
  • 這裡除了有植物種類的展示之外,創園之初有計畫的約束參觀人數和時間造就園區的生態特色,成為台灣最佳典範,在這裡寫生成為我的最愛之一...
  • 臺灣水彩畫因日治時期石川欽一郎(1871-1945)的提倡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後更培養出第一代的水彩畫家,如倪蔣懷(1894-1942)、藍蔭鼎(1903-1979)、李澤藩(1907-1989)等。石川欽一郎將西方寫生觀念引入,借給這批年輕畫家一副重新觀看臺灣風土的眼鏡,形成一股「以自然為師」、「對景寫生」的全新美學觀與自然觀,使臺灣風景題材與西方繪畫表現方式接軌。
  • 百年來水彩可以他特有的文化性、方便性與經濟性在台灣成為最受喜愛的媒材之一,如果能藉由教育的更普及、創作水準的再提昇而讓水彩藝術成為深耕於民眾的「國民藝術」,應該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