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一)

愛,要給一半藏一半―孩子可以愛,不可以寵壞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孫玉梅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過了一個月,我的日本之旅也即將結束。行李剛收拾好,張了玲就來了。「咦,小玲,妳老公送靜子去幼稚園了?」

「不用送,她一個人去就可以了。」
「你們上班時順道開車送她不是比較快嗎?再說你們又不是沒車,一人一輛呢。」

「開車送她? 才不讓她養成這個壞毛病呢! 」
「開車送孩子很正常啊,在日本卻成了壞毛病?不會又是什麼『武士道』教育吧?」
「聰明!」
「快說說,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

孩子,請你自己走路上學

「武士道教育:真的愛孩子,就要把一半的愛藏起來! 」

「這話怎麼說?」

「就拿我的鄰居舉例。千慧子是全職家庭主婦,她的老公是中階主管,收入不錯。他們家有房有車,是名副其實的中產階級。不久前,她老公換了一輛新車,每逢假日就帶全家人外出遊玩,前些日子還開車去賞櫻花。可是,每天早上,千慧子的老公卻一個人開車上班,絕不讓十歲的兒子浩男搭便車上學。」

「可是讓兒子搭便車不是比較省事嗎?」

「他們可不這麼認為。昨天早上,我開車出門,正好看到浩男因為身體不舒服,央求他的爸爸載他一程。」

「結果呢?」

「結果千慧子的老公自顧自地開車走了!浩男沒辦法,只好背起沉重的書包沿著大街慢慢向學校走去。晚上我和千慧子聊起這事,她的眼眶都紅了,說:「我們也心疼孩子,畢竟孩子生病了嘛!可是他是學生,不能讓他坐車上學,不能寵壞他。必須讓他知道,現在要努力念書,將來要努力工作,才能有車開、有房子住。這樣,他才會用功!我們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為了他的將來著想,狠下心來鍛鍊他。「這就是『愛一半,藏一半』!」

「我有點明白了,就像一些人雖然家裡很有錢,還是要讓孩子做家事來賺零用錢,方式不一樣,道理是一樣的:讓孩子明白,一切所得,都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賴父母或他人!」

「是啊,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自立,雖然做法有點不近人情。」

「可是生活在一個習慣寵孩子的社會,想要不寵孩子還真難啊!」
「這是為了孩子好啊!再難也要努力去做!」
「這倒是,為了孩子我豁出去了。」

「哈哈,不用這麼誇張吧。」
「哈哈,總得拿出一點豁出去的精神吧!」
「嗯,在這方面,不妨當自己是後母吧。」張小玲輕鬆地調侃著。

我知道自己很難立刻「把愛藏一半起來」,但還是決定之後要做到以下三點:

1.不再讓孩子享受特殊待遇:例如吃飯時不再先幫他盛飯,要先幫爺爺奶奶盛飯,最後才是他。以後即使家裡條件再好,也不能讓他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更不能給他太多零用錢。

2.要求孩子準時起床:不要開車送他上學,可以陪他走去幼稚園,或是讓他自己去,反正走路只要十幾分鐘。總之,要讓他學會自律。

3.讓孩子學會堅持:當孩子生病時,如果不嚴重,就要讓他去上課,不隨便請假。

─ ─摘自:《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野人出版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有不少香港人家庭透過BN(O)簽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移居英國,當中家長最為關心的就是教育問題,許多家庭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移民。移民英國的港爸Gordon Lam,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來到英國讀中學,即將升讀大學,究竟他們需負擔的教育成本有多少,一家人要怎樣應對龐大的教育支出呢?
  • 為何小孩曾經那麼乖巧可愛,長成青少年卻完全變個人?愛唱反調、愛理不理,甚至突然一句話就暴怒!完全不知該怎麼相處?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 誰都不想霸凌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實際情況卻十分驚人。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統計,僅2019年,就有超過20%的12至18歲美國學生報告稱在該學年遭受過校園欺凌,包括謠言中傷、取笑、辱罵或侮辱、推搡、絆倒、吐口水或威脅等。
  • 成功教育真的有規律可循嗎?虎媽教育法,是成功寶典,還是個騙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