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花蓮天氣舒爽,溫暖中滲著一抹涼意,朋友提議去拜訪神祕谷,他說雄偉的峽谷景觀、瑰麗的水石景致常令他感動。腦中頓然浮現美國大峽谷的壯闊氣勢,二話不說,我和先生決定探訪神祕去。
我們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出發,行經一公里長的砂卡礑隧道,剛步出隧道口,前方幾百米處,又是一座西拉岸隧道。我走上銜接兩座隧道的砂卡礑橋遠眺,峽谷景色絕美壯麗;俯視溪谷,橋下砂卡礑溪水嘩啦嘩啦地流著,漫過水中岩石,飛揚的水氣氤氳縹緲。朋友說步下橋側的迴旋梯,就是神祕谷了。於是滿心期待,我們步上了太魯閣國家公園砂卡礑步道。
道路開通,神祕谷面紗盡揭
「日治末期,日本人為了建造立霧發電廠,開鑿峭壁,修築一條寬約一公尺半的山腰步道。」解說牌標示著砂卡礑步道的歷史。步道緣溪蜿蜒而走,平緩易行,一路漫步,偶爾傳來台灣獼猴的呼嘯聲,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神祕谷的由來?朋友說:「這可有一段故事了,我這土生土長的後山人,可是曾目睹它神祕的過往呢!」
朋友解開我的迷惑:「砂卡礑溪發源於二子山,於太魯閣附近注入立霧溪,是立霧溪最東側的支流。昔日中橫公路尚未新闢路段時,要到砂卡礑溪上游溪谷,須先涉過立霧溪前往,然而由於溪水經常高漲,涉溪十分危險,去的機會不多,因此平地人將其命名為『神祕谷』。」他繼續說著:「『神祕谷步道』神祕不再,2001年重新命名為『砂卡礑(Skadang)步道』,因昔日太魯閣族人建社時掘出臼齒(太魯閣族語為Skadang)而得名。」
彩蝶相伴,鳥兒同行
邊走邊看,蕨類植物茂密生長。「卷柏的葉片乾燥時會自然蜷縮成球狀以減少水分的散發,水分充足時再恢復原狀。」喜愛大自然的朋友為我們解說山壁上球狀的葉片。我被豐富的植物生態吸引。
漫步前行,沿途溪水淙淙相伴,微風輕拂,翩翩彩蝶伸手可及,鳥兒呼朋引伴一路同行。我們正停下腳步為一些長在石縫中盤根錯節、挺拔蓊鬱的樹木喝采,讚嘆其旺盛的生命力時,一位原住民騎著機車迎面而來,我們靠著山壁,讓出大半的道路。朋友說,砂卡礑步道原為太魯閣族人的傳統領域,據傳砂卡礑溪流域的部落,主要是由巴圖家族所建立。步道曾是大同、大禮等部落族人對外往來的主要道路之一。從沿途的解說牌,我們約略知悉太魯閣族人的傳統生態文化。
岩壁褶皺分明,紋理繽紛璀璨
走了數十分鐘,抵達一木造觀景平台,由此眺望,峽谷美景盡入眼簾。我們從平台旁的枕木階梯下達砂卡礑溪谷,看著散列在清澈碧綠溪水中的大小奇石及多變化、紋理分明的岩壁,宛若瀏覽一幅夢幻的圖畫。
砂卡礑之石都是台灣最古老的岩石,它們在大自然的作用力下,多種岩石及石英脈揉塑成如山形起伏的褶皺,述說著大地的故事。那被千萬年柔水化身雕刀琢磨出的絢麗水石,繽紛璀璨。這峽谷奇景,怎一個「美」字了得,我不禁讚嘆起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朋友告訴我們,砂卡礑溪裏的石頭,每逢大雨或颱風時,受到大水沖刷,會重新排列,因此砂卡礑溪谷的水石景致總在不斷微妙地變化著,每次觀賞都會帶來不同的感動。
我捲起褲管,躺在淺水處的大石子上,讓溪水滑過趾間。絲綿的水花迎面輕濺,我感到一抹淡淡的沁涼,心靈塵土在水霧中漸漸褪去。風柔柔地吹著,雲兒緩緩飄過眼前,心中難捨溪谷的美景,竟忘了未完成的步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