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角債」危機捲土重來 企業違約風險巨大

人氣 45

【大紀元2012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賽琳綜合報導)今年以來,中國企業的應收賬款激增,企業之間拖欠貨款所形成的 「三角債」問題越來越突出。從近日工業與信息技術部完成的初步調查來看,「三角債」問題在不同行業不同程度存在,並有進一步蔓延擴大的風險。

分析師認為,中小企業因為缺乏銀行資金支持,違約風險巨大,而且情況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中可能變得更糟。也有分析師指出,利潤下降和庫存飆升也極大地挫傷了中國企業增加投資的積極性,即使政府出臺經濟刺激政策,恐怕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奏效。

企業應收賬款猛增 風險增大

路透社引述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三月份的一個報告中說,中國工業企業的應收賬款達到7.2萬億人民幣(約1.13萬億美金),而鋼鐵、煤炭和機械行業的情況尤其「嚴重」。

路透社研究了284家非金融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這些公司或者是被包括在滬深指數300(CSI300)中,或者是香港恆生指數(Hang Seng Index)的成員。研究發現,這些公司的應收賬款在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間上升了約20%。

分析師說,在這些行業中,大部分欠國有大企業的錢是由銀行擔保,構成不了太大的威脅,但是對規模較小的公司來說,應收賬款擴大則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和不斷增長的風險。

「情況在今年年底會變得更糟,到明年年中甚至更糟,」研究中國煤炭和鋼鐵行業的大華繼顯(香港)研究的高級分析師Helen Lau說,「很多規模較小的公司將會違約,因為他們財力薄弱,而且可能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

《經濟參考報》報道說,在工信部召開的閉門會議上,來自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機械等五個行業協會的代表報告了其債務總水平。數據顯示,機械、煤炭行業的應收賬款較高。

報道說,機械行業的應收賬款在上半年同比上漲了17.3%,至2.49萬億人民幣(約3,920億美元);截至7月底,90個大中型煤炭企業的應收賬款淨值同比猛增48.7%,達1,948億人民幣。

工信部完成 「三角債」初步調查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工信部目前已經完成了對「三角債」問題的第一階段的摸底。從摸底的情況看,「三角債」問題在不同行業不同程度存在,並有進一步蔓延擴大的風險,其中機械製造、煤炭、鋼鐵行業的企業債務問題較為突出。

據悉,除工信部快速做出反應外,銀監會、商務部、發改委、住建部、國資委、人民銀行等部門也已接到國務院相關批示並開始密集調研摸底,近期將會形成調研情況及政策建議報告並上報國務院。

根據銀監會8月中旬公佈的數據,整個銀行業今年上半年不良貸款餘額為4564億元,已出現連續三個季度環比上升。就16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情況來看,新增不良貸款或者逾期貸款均高度集中於長三角地區,主要是浙江、江蘇、上海等地。

截至今年6月末,上市銀行逾期貸款已達到5,283.54億元,比 2011年年底增長31.25%,平均每家公司的逾期貸款為330.22億元,這說明企業資金周轉問題已直接影響到了銀行的資產質量。

中國銀監會表示,就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銀行應避免採取停貸、上收審批權限等簡單式的風險控制措施,防止信貸投放的順週期波動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中國曾經發生過一次以國有企業為主的嚴重的「三角債」危機,政府到1992年底投入超過500億元資金解決這一問題。而此次三角債危機涉及行業甚廣,整個上下游的鏈條都面臨資金壓力,應收賬款款額更大,拖欠款項時間更長,討債更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撰寫的《要高度警惕當前新的企業「三角債」問題》的報告說,「與20世紀90年代初的『三角債』危機不同,此次各種類型企業均有涉及,且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更為嚴重;地方投融資平台和大型基建項目成為三角債的源頭之一;與上次『三角債』危機時流動性不足不同,此次主要表現為結構性的流動性問題。」

企業庫存飆升 刺激政策恐難及時奏效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過去,中國企業一旦看到經濟刺激的跡象,就會加大投資。不過這一次,利潤下降和庫存上升已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由於期待已久的復甦一再被延遲,瑞銀的中國經濟學家王濤,最近已經將她對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預測,從先前預測的8%,削減到7.5%。

該報道說,根據資本世代(CapitalVue)的數據,在深圳和上海上市的2,500家上市公司的應付賬款在第二季度達到收入的46.5%,在2008年底時這個數字只有31.2%。

此外,未售出的產品堆積如山。被調查的上市公司在第二季度的庫存相當於其收入的76.6%,比第一季度的81.9%略有下降,但仍處於歷史高位。在2008年年底時,這個數字只有約48.0%。堆積的庫存意味著,即使需求回升,在工廠生產線發動之前,仍有大量庫存需要被清除。

報道最後說,中國一直在緩慢提升其經濟刺激措施。低通貨膨脹率和強大的公共財政意味著政府還有刺激經濟的空間。但令人擔憂的是,即使他們這樣做,中國的企業可能還沒有準備好如何應對。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信貸風險增  大陸銀監會要求五大銀行自查
大陸煤炭需求驟減 庫存超941萬噸歷史記錄
大陸貨庫存創8年最高 官方改數據粉飾
紐時:中國製造業庫存堆積如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