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玉石文化之一瞥(下)

榮欣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9
【字號】    
   標籤: tags:

玉石文化之玉德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也就是說玉是美好的石頭,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這其中「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是說玉的顏色,質地,光澤溫潤柔和,滋益萬物或恩澤萬物,是玉石富有仁德的表現;義理是指玉石的紋理。

白玉鶴鹿頂(國立故宮博物院)

「白外可以知中」即根據玉石的外部特徵可以瞭解它的內部情況,形容玉石表裡如一,內外一致,這是玉石富有正義感,實事求是的表現。玉智是指優質的玉石可以製作樂器,因玉質地堅硬細膩,故擊之聲音舒展清揚,散播四方,聽起來和悅,這是玉石富有智慧和遠謀的表現。玉勇是指玉石雖硬度不算太高,但韌度在自然寶玉石中居首,所以有寧折斷而不彎曲,顯堅貞不屈的勇敢精神,即使折斷也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玉潔是指「美玉無瑕,白玉無瑕」之美德,也指廉潔、清廉。忮即嫉恨,銳廉而不忮,指玉碎之後,斷口雖然銳利,有能力嫉恨、報復於人,或求得好處,但玉能保持廉潔而不為之。

碧玉燭台(國立故宮博物院)

《禮記.聘義》也記載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這是孔夫子從儒學理論的角度,「比德於玉」,把玉的物理性質同道德相聯繫,提出玉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

清 青玉蓮瓣式雙耳爐(國立故宮博物院)

玉是高貴、純潔、友誼、吉祥、平和、美麗的象徵。自古有言「黃金有價玉無價」。如果說美而不朽是玉的特色,那麼堅貞溫潤更是玉的品性。這種品性中包含著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愛國主義氣節;「化干戈為玉帛」的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隨和坦蕩;「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以及「銳廉不撓」的開拓進取。

維吾爾諺語說:「寧做高山上的白玉,勿作巴依堂上的地毯」,反映了華夏民族對自由的共同熱愛和嚮往、以及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既然古人賦予了美玉那麼多人性的品格,那麼以玉喻人也就成了自然而然。

清末民初 雕象牙扇式鼻煙碟(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詩經》中有很多以玉喻人的句子,例如,《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召南.野有死麋》:「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詩句與意境最為優美的是《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薑,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薑,德音不忘。」

清 玉四嬰筆山(國立故宮博物院)

一個男子讚美他將娶的妻子不但容貌美麗,而且有美玉一般的內心。但被比喻成玉人的人,並不都是女子,常常也被用來指男人,嵇康風姿俊美,人們用「玉山」比喻他,後遂且「玉山」喻指偉男身姿。

嵇康善飲,飲後常醉,醉酒之後搖搖晃晃常自傾倒。後遂且「玉山自倒、玉山傾倒」等形容醉酒、醉態。而一對容貌人品皆出眾的夫妻,往往也被喻為「一雙璧人」。

清 玉石榴式盒(國立故宮博物院)

以玉喻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可見「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多麼美好、高尚的字眼,以至於到 現在人們仍將謙謙君子喻為「溫潤如玉」。

在古代詩文中,不僅用玉來比喻美好的人物,也用來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如:以玉喻物的詞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組成的成語有金玉良緣、金科玉律、珠圓玉潤、拋磚引玉等。

有關玉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和氏壁》、《弄玉吹簫》、《女媧補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愛的兒女以玉來起名,一部感人至深的《紅樓夢》,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託在了玩石美玉裏,對玉的喜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紮下了深深的根。

玉石文化之治玉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者。」古人將美麗、潤澤的石頭統稱為「玉」。因此,古代所指的「玉」是廣義的,不僅包括現在的各種硬玉、軟玉,還包 括水晶、瑪瑙等其他美麗的天然晶石。

清 白玉雲龍扁瓶(國立故宮博物院)

「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綿延幾千年的獨特而燦爛的玉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從遠古到現代,玉不僅代表著權力與財富,更是道德與精神的象徵和寄託之物。

玉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高品質和最高境界的理想。中國人把玉人格化,同時也把人格玉化,它融合了中國人推崇的堅忍、含蓄、內秀的品質。中國自古就有「君子比德於玉」的傳統,玉還被賦予「仁、義、智、勇、潔」五種德行,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因此,佩戴玉(水晶)石,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時刻提醒佩戴它的人,要注意保持君子的德行與操守,用現代的話簡單說,就是:做一個好人。

清 碧玉簪(國立故宮博物院)

玉不鑿不成器,好的玉石只有通過能工巧匠的精心雕鑿才能成為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一般來說,一件玉器從材料的採集到成為一件精美的玉器都會經歷:採玉、斷玉和治玉的過程。

玉料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兩種。原生礦是指蘊藏於海拔4,000米雪線以上的原生礦體,大致於元代已有開礦挖掘玉料者。因山陡缺氧,開採工作十分困難,開採下來的玉料叫做「山料」。

次生礦是指從原礦體剝離成小塊之後,夏季冰雪融化成洪水,將其沖至山坡或谷底河中被採集的玉料,俗稱「水料」或「仔料」。被冰水衝下山的玉料,其料小若指甲,大如磨盤,重達千公斤者是為罕見。牧羊人也可在山坡上發現較大的仔料,但也很少有百公斤的。

宋 玉鵝(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代玉匠治玉之前,先要斷玉,要聞玉香、觀玉色、摸玉理,再藉助八卦陰陽之理,即乾、坤、巽、兌、艮、震、離、坎的八個卦象來斷玉的屬性。偏於虛無就是乾,偏於陰就是坤。

明代張岱在《陶庵夢憶》中說:「吳中絕技,陸子岡之治玉、鮑天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鑲……,俱可上下百年無敵手。」為甚麼叫做「治玉」,而不是「製玉」呢?因為「頑石無性,巧手可治。」每一塊璞玉都是有靈魂的,「玉不琢,不成器」,琢玉者理應賦予玉以新的靈魂與生命。

治玉是一門藝術,從璞玉到精美的玉器不僅需要精湛的雕刻手藝,還需要經過艱辛、精心的製作,才能創造出精品。

璞玉(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代治玉技法,源於製作石器。上古時期,先民在打制、使用石器時,就逐漸發現了一些治玉的工具和技法。玉的硬度較高,必須用更高硬度的石頭才能加工,而同一座山上的石材硬度大體一致,無法使用,所以必須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而所謂的「他山之石」,就是治玉的礪石。《詩經》中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概括了古代加工玉器的基本方法。切,就是把璞玉從石頭裡切割出來[1]。然後對璞玉進行構思,並且在璞玉上畫樣,因材施用是雕琢玉的一種境界。

「每件璞玉都是不同的,不能如同工業生產一樣千篇一律批量生產。」因此,真正的玉匠會說「治玉」是做「活」,不是做「貨」。

古時治玉用礪石,後來發明瞭鐵製圓盤「砣」工具。砣機發明於史前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部落,推動琢玉工藝成為獨立的手工藝。完善的鉈機叫做「高凳」或「水凳」,以木結構、鐵鉈子組成。玉工用雙足踏蹬板使鉈子旋轉,帶動蘸水金剛沙磨磋玉料而成型。

明中晚期 玉「福壽無疆」螭耳水盛(國立故宮博物院)

所以說玉器不是用刀刻的,也不是用鑿子鏨成的,而是由玉匠用鉈機,以水和金剛沙為介質,經過「鍘、鏨、沖、壓、勾、順」等工藝,一點一滴的把設想的形狀「琢磨」而出。

碾玉工序大體上可分為十二道:1.搗沙、2.研漿、3.開玉、4.紮鉈、5.沖鉈、6.磨鉈、7.掏膛、8.上花、9.打鑽、10.透花、11.打眼、12.上光。

一般來說,第1~3道是學徒工做的;第4~11道才是玉匠的本分;第12道則另由專業工人去做。當然,造型簡易的玉器,則毋須經歷上述全部工序。

「琢磨」之後的玉器表面比較粗燥,還需要「碾磨」,也叫「光亮」或「拋光」,就是用紫膠、木、葫蘆、牛皮及銅製的鉈子將玉器表面碾磨平整,展現出光潔、溫潤的玉石的質地,至此一件玉器大致完成。

在漢代,工匠發明瞭一種「雙鉤碾法」的著名琢玉技法。刻紋細如遊絲,婉轉流動,沒有一絲滯跡,可見技法的高超。@

參考文獻︰

[1]開心學國學,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年6月,P28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國自古講究門風,注重庭訓、家教,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德和品質教育。歷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鄭板橋、曾國藩等等,都留有家訓。還有許多形式的家書、教子詩等等。
  • 蘇繡是以蘇州為中心的刺繡品總稱。雖然沒有發展出全異繡法,但其針法靈活,繡工細緻,形象傳神,卻是四大名繡中之翹楚。
  • 老子說:「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大意是說:「三十根幅條匯集到一個轂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 「觀止」一詞出自《左傳》: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周樂,至《韶》舞,說:「德至矣哉!大矣」,認為已達到盡善盡美,無以復加,讚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 被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的曾國藩,很善於相士....
  • 在遙遠神秘的東方,中國這個地方,是傳說中神的故鄉,所以有著神州的稱號,這個神的子民自古以來認為她是居世界中心的國度,所以稱為中國。她悠久的歷史,使她所孕育出來的文化悠遠而綿長,博大而精深.....
  • 愛情究竟是甚麼?它從哪裡來,又是怎麼消失的?有多少文章、詩歌在描述愛情,但有多少人懂得愛情?即使談過戀愛甚至已經結過婚的人,或許都明白心動的感覺,卻很難說得清愛與不愛。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朝詩人王翰所著的〈涼州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好詩,描寫從軍者赴沙場作戰的無奈與瀟灑。其中「葡萄美酒」與「醉臥沙場」兩句,畫面之鮮明,彷彿一名慷慨就義的將士就在眼前一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