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樂欣慧綜合報導)眼見逾22個團體齊聲反對《國民教育》撤銷該洗腦教材,但香港新特首梁振英政府仍心不死一意孤行,有團體表示,政府若九月硬推該教材,將以罷課抗爭。
此前包括有中學校長會反對「國民教育」獨立成科後,佔全港兩成學府的最大辦學團體的天主教香港教區,日前也正式向轄下全港110間小學及87間中學發信,表明「不贊成以獨立成科模式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對於個別天主教小學考慮9月推行國教科」,教區更一律喝停,要求全部屬校回覆「德育及公民教育」科。教區雖明言不支持罷課及罷教,但若個別教師堅持響應,可以如常返校後在課堂內進行。
據《明報》報導,教區上月已發表聲明透露9月不推行國教科,意味學生9月可如常上傳統的德育及公民教育課,倖免於不受「洗腦課程」中小學生將逾15萬人。
特首梁振英上台後隨即推出國民教育洗腦教材,引起港人強烈不滿,也因此醞釀出7.29的九萬人反對洗腦大遊行。即使遊行過後,港府對洗腦教材照推無誤。無奈下,由家長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起一人一信運動,要求成員的母校和子女就讀學校交代國教科立場。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黃若嫻修女奉香港教區湯漢樞機諭本週一致函教區各中、小學校監及校長,重申教區立場促所有屬校依從。
據悉,函件中提到,教區不贊成以獨立成科模式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表示天主教學校一直將國民教育元素融入德育及公民教育學科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並指國民教育科的教材必須推廣正確愛國精神,避免「偏狹的國家主義」,同時需要教導青少年以批判持平態度學習本國歷史、文化和傳統價值,再以福音精神和普世認同價值補足。
另外《蘋果》報導,包括官立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官立伊利沙伯中學及香港真光中學的三所官立名校,已經逾1,500名校友在 facebook聯署行動,要求撤回國民教育科,其中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參加聯署的校友,已逾1,300人響應。公開信除了批評教育局處理《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欠缺交代為何監管不力,浪費公帑外,也表示校友明白母校作為官校的處境,難抗教育局旨令,建議母校嚴選教材,用開放態度與學生探討現代中國得失,而母校也應在初中設立中國歷史科為必修科,讓學生瞭解中國。
梁任命胡紅玉 圖「起死回生」
日前港府找來良好聲譽的前平機會主胡紅玉,擔任公信力已近破產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主席,胡本人亦承認,工作難啃有政界人士分析指,胡紅玉並非「梁粉」更非親中人士,政府出此招,無非是想利用其良好公眾形象,重建與反國民教育團體及人士的溝通渠道。
剛上任的胡紅玉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推展期的3年內,學校並無約束要硬推,不起步亦可,若有學校想起步,亦不必獨立成科,可先以滲透性教學試行,強調局方沒有硬性規定。並建議可先做德育科,待檢視過教育局的教材後再作決定。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言人陳惜姿批評,「先德育、後國教」的說法是「掩眼法」,她指出關注組最擔心的問題在於推行該科的目的,而非推行的形式,「現在並不是先後問題,政府不要再用掩眼法,無補於事」。
評論員:港人有資格向洗腦說「不」
日前左報《文匯報》出文指香港反對國民教育便是搞「去中國化」。對此,時事評論員黃世澤在其專欄中寫到,「去中國化」這帽子不適用於香港。他指,過往殖民地政府的主要功績在於令香港避過文革一劫,不但經濟起飛,更重要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一大部份保存在香港。無論中國的傳統習俗,還是重量級的中國文人,都在英國人庇蔭下得以繼續留在香港。與文革紅衛兵以及下一代相比,只要受過香港教育均讀過等中國古典文學如《前後出師表》、《滿江紅》等。
黃世澤點出,真正在搞去中國化的,是將源自德國,再在俄國發揚光大的異族共產文化引入中國的中共。中共建立政權以來,摧毀中華文化不遺餘力。由文革紅衛兵四處破壞文物、逼害知識份子,到官方改用完全不合漢字造字法則的簡體字。也因此,港人絕對有資格向「國民教育」說「不」。香港即為中華正統,毋須俄化中國的所謂國民教育。
國民教育反效果即時出現
中共為籠絡港人民心,安排倫敦奧運金牌獲獎的大陸運動員8月24日起訪港三日,不過門票的銷售似乎未見理想。據《蘋果》報導,25日的示範表演門票雖然一早賣清光,但當晚於大球場舉行的「奧運金牌精英大匯演」門票則嚴重滯銷。據香港康文署透露,直至23日晚,還有7,000多張票無人問津。有分析就指,只是20塊錢的門票都賣不出去,就足以證明中共的那套國民教育的行不通,隨時都有反效果。文章還「勸喻」中共,「以後還是少派一些航天員或奧運金牌來香港為好。」
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團體成員
香港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成員名單包括學民思潮、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香港教育人員專業協會、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公民教育聯席、兒童關愛網絡、香港基督徒學會、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眾樂教會、合一青年牧養平台、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華人民主書院、支聯會青年組、鍵盤戰線、民間人權陣線、社工反洗腦教育行動、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香港政策透視、融樂會、關注特殊教育權益家長大聯盟、大專行動。(現共有22個,仍陸續增加中)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