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張祐嘉 首名站上南極台研究生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4日電)「南極,我來了!」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學生張祐嘉,帶著20多公斤行李到南極進行「零下任務」,負責採集生物,同時也是台灣第1名站上南極的研究生。

白雪皚皚的南極,對很多人來說是冰雪一片,有好多可愛的企鵝在上面走動;在科學家眼中,南極除了是研究全球暖化很好的「對象」外,在冰天雪地能生存的生物,也是熱門的研究主題。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東華大學、正修科技大學以及中山大學組成「臺灣南極科學考察團隊」,和中國大陸合作,登陸南極,每年遴選1到2人進行「零下任務」,這種難得的機會,以往都是研究人員優先,去年底,考察團派2人去南極,其中1人是74年次的研究生張祐嘉。

張祐嘉3年前在海生館接觸到南極生物,就希望能夠到南極去,沒想到卻意外成為台灣第1個登陸南極的本土學生。張祐嘉說,以前萬萬都沒想過可以有機會到南極,南極感覺是只有在教科書上才能看到的地方。

去年12月初,張祐嘉從台灣飛日本,日本再飛美國達拉斯,達拉斯再飛到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聖地牙哥再飛到智利最南端,再搭3小時空軍運輸機到達南極研究站。

南極研究要在夏天進行,張祐嘉在智利時還感覺到很熱,逐漸接近南極,冷意開始出現,張祐嘉說,要下飛機感覺到冷,一下飛機,感覺是在「凍箱」裡面,雙手沒有戴手套馬上就凍僵,還看到很多企鵝、海豹跑來跑去,企鵝、海豹看到人類會覺得陌生會躲,但又會很好奇,想要過來看。

南極沒有路,採集要靠雙腳,吉普車能到的地方非常少,腳不小心踩到雪濘,就很難拔出來,因此研究工作都要3個人成隊出發,避免危險。剛去第1週,張祐嘉經歷震撼教育,他和另外2個夥伴,要跨過小峽谷,但他越走越遠,自己和同伴都沒發現,就這樣落單了。

當時無線電對講機在隊友身上,張祐嘉說,舉目所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還好天氣好,他沿著腳印走回研究站,如果當時起霧,就只能在當地等人來找了。

海洋研究在台灣可以潛水下去採樣,但到了南極,當地海水溫度只有攝氏0到4度,要使用橡皮艇底拖網採集底棲性生物,手如果伸到海水中,要很快抽出來,免得凍僵,因為即使戴手套,寒意還是會透進來。

在南極一待就是接近2個月,直到隔年1月中旬才離開。張祐嘉說,剛到時會很興奮,到了一般人難以到達的地方,但時間久了以後,還是會想要回到文明生活的地方。

張祐嘉說,陸地上的草藥可以分離出醫藥成分,海洋生物的萃取物也可以做醫藥來源,像是珊瑚或是海綿等海洋無脊椎動物,可以從中分離到可作為醫藥用的活性物質。

他說,碩士班時,發現對海洋生物萃取物很有興趣,「這條路會一直走下去」。

海生館長王維賢說,要到南極去,除了要實力堅強外,也要身強體壯,才能應付南極的氣候。雖然到南極的是以研究人員居多,但博士生如果是研究的料,也應該要有機會到南極採樣,有助於日後研究生涯,今年年底也希望有博士生能到南極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