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當代水墨

麗山寓盧—— 張光賓書畫展

周怡秀 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6月04日訊】今年高齡98歲的台灣水墨藝壇耆老張光賓,六月起在鳳甲美術館精心策劃下,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麗山寓盧—張光賓書畫展》,書畫藝術與空間概念結合,二者相得益彰,營造出現代又古雅的氛圍。

張光賓先生字序賢、號于寰,1915年生於四川省達縣。二十多歲進入重慶的國立藝專,師事傅抱石、李可染等前輩研習書畫。1948年來台,後在海軍任職文書,之後以國防部諮議官身分退役,再以五十五歲之齡進入故宮書畫處。在故宮任職十九年期間,他發表數十篇中國藝術史重要論文,特別是元代書畫史研究《元四大家》、《元朝書畫史研究論集》、《元代繪畫菁華》,以及《富春山居圖》真偽懸案等論述,具有關鍵地位。對於釐清古代書畫史的問題,通達之成就具有卓越貢獻,被藝術史學家喻為「元代書畫史活字典」。1987年以故宮研究員屆齡退休,專心於書畫創作。

張光賓先生畫作。

他以其書畫史家的身分書寫書法,篆隸行草等體式均擅;作畫則以筆墨揮灑,其點皴筆法的層次變化,獨樹一格。在藝術創作上的地位,榮獲行政院文化獎、國家文藝獎之高度肯定。然而張光賓先生十分謙虛,認為同輩中自己畫得不是最好,總自許:「書與畫為終身事業,必須盡其在我,力爭上乘,游心恬淡,順乎自然。」

張光賓的小品畫作,可看出他用筆的特色。

張光賓先生常以宿墨作畫,使用小筆來畫點,以點代皴,以焦墨渴筆的獨特創作法,由排列的墨點再構成畫面,形構了蒼蒼鬰鬰的造景輪廓。83歲起,他以「焦墨散點皴」方式作畫;91歲左右,其風格為之一變,突破筆墨線條結構,再創「焦墨排點皴」的筆法。在筆墨堆疊之際,無需顏色綴飾,鋪陳出層疊、厚實的幽遠意境。

張光賓先生在開幕會上發表感言。

開幕現場嘉賓與張光賓合影,左起作曲家馬水龍、鳳甲美術館創辦人邱再興先生、張光賓先生。

「麗山寓盧」是張光賓先生的書齋,位於內湖麗山街靜巷。環顧寓盧空間,除藏書與字畫外,別無他物,布置簡約。張光賓先生治學嚴謹,卻有和藹的學者風範,淡定於「麗山寓盧」的簡樸生活,讓他持續不斷的精進於書畫創作,並時時關心於書畫的推廣。因而,他從養老金中撥款支持書畫研討會、成立獎學金提攜後進學子、獎勵晚輩創作,低調的種種義行,皆不願張揚。

古典雅致的空間氛圍。

展覽現場。

此次在鳳甲美術館的展出,是以兩種不同的形式作為展現;其一是以回歸私密性的實踐與互動模式,呈現出一個適合文人書畫傳統觀賞和把玩方式的適調空間;其二是以當代藝術的語意,呈現出西方公眾展示的概念。


張光賓老師的書畫作品,因摻含著繁複與簡約、抒情與理性的不同情調,就在這兩種不同的概念中使書畫、空間相得益彰。

古典雅致的空間氛圍,屬於黃盒子概念。

一部分空間屬於營造意境的古典氛圍,即「黃盒子」概念﹕將傳統書畫作品全然以古典的氛圍來做為呈現,在展場中或臥、或坐、或站,讓觀眾在場域中自在的調整感官與肢體,以低調簡約為導引,帶領觀眾進入文人書齋的情境。

以純粹、明亮、中性為基調的白盒子概念展覽空間,現代氛圍也與畫作十分協調。

另一部分屬於當代的抽離意境—所謂的白盒子﹕以純粹、明亮、中性的空間為基調,將所有相關於書畫創作的意念與情境抽離開來。場域呈現的是一種疏離的狀態,在空間中展示的揮筆點墨,讓觀賞者不再拘泥於作品的圖像與寓意,而以一種全新的觀賞角度來體驗張光賓書畫作品中的厚實筆法與簡約力度。

展覽訊息﹕

展期:2012年6月2日~7月1日
地點:鳳甲美術館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11樓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

注:
「黃盒子」:是由中國美術學院發起,為對應「白盒子」而提出的一系列當代藝術創作與展示計畫,旨在探索一種中國式的展示空間與觀看機制。
「白盒子」:是指西方現代藝術展覽公共空間的模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曾是馬雅古文明中心的瓜地馬拉,獨特的火山地形與雨林氣候,孕育與眾不同的文化,「祕境.圖騰.印象」展將展出3名瓜國藝術家畫作,其中又以瓜國國鳥鳳尾綠咬鵑最具特色。
  • (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嘉義市興安國小於5月11日辦理慶祝母親節系列活動--「母親節也可以這樣玩--母子連心 水墨分色活動」,由幾位二年級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動手玩墨色,度過一個溫馨又有趣味的母親節。
  • (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靜觀--陳建發水墨畫個展」101年5月30日起至6月17日止,於嘉義市立博物館3樓藝術空間展出,共展出34幅,陳老師個人作品其細膩的變化氣氛,傾向微觀的力量鋪陳,歡迎愛好藝文的嘉義市民蒞臨欣賞。
  •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