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潭先生,早年約十二歲時,偶然在鄰居的家中,看到一本芥子園木刻版畫譜,喜 愛繪畫的他,就有一股衝動,於是時常到鄰居家裡借來翻閱,並隨意執筆臨摹,漸漸 地開啟他進入山水畫的門徑,自此對中國繪畫的喜愛有增無減。
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閱讀藝術文集及古今名人畫冊,博覽古今名畫以增廣見聞,並 時常進出此類坊間,翻閱書畫冊、購買冊子紙張,認真學習。十九歲那年,進入老裱 褙店學習裱畫,更有機會接觸古畫及現代創作者之作品,也認識了許多的書畫家。逢 上班之餘的休假日,於家中自修臨摹,自我學習,經常廢寢忘食到凌晨二、三點才上 床。他在裱褙店工作後段期間,店中有請老師來教書畫,而有幸觀看老師教學作畫之 過程。一路學來三十餘載,始終熱愛畫畫,且不斷鑽研書畫創作之路。
他創作的態度,自我要求很高,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技巧;不受社會價值觀感之影響 ,無乎所謂現代、古代之流行,一辟無聊觀念之探討,只內求自我存在之觀照,這樣 一個真正內在喜愛的創作方式。因此,他縱手即不為傳統所囿,融貫古今,自成一家 ,以化古開今為方向,面目獨具,既富傳統功力又不守舊,因襲獨到而又不悖法度, 繼承傳統風格卻能創新,使這一繪畫難題,得到高度的協調;他可以完全自由地在山 水畫的世界裡,隨心所欲,渾然天成。
廖文潭先生山水畫創作有其精闢的見解,除因襲傳統的筆墨技法,還從靈修、哲理, 在靜坐冥想中體會天地奧妙之境,山水本是在天地自然中,人與自然融合成整體,由 二成一,如同太極陰陽,相互滲透之理。
他作畫技法骨法用筆,注重點線面,強調「寫」而反對「描」,做到筆的輕重疾徐, 墨的乾濕濃淡,線條大小粗細、虛實及用筆多角度,方圓之間酣暢淋漓,力透紙背, 充滿韻律感和節奏感,故能表現密體山水,細筆中筆筆寫到,千筆萬點融為大整體; 近視精微之,遠視只見大整體;近觀如入山中密林,遠觀見山巒之氣勢。善於運用虛 實之筆墨線條,每畫線條時用筆之變化,於指間收放,舖開筆毫,遂使線條產生深厚 圓潤皴擦點染之「毛感」,筆墨內涵豐富耐看而回味十足。
所作之山水畫章法千變萬化,不經意中經意之極,出奇制勝,構圖經營一反由大到小 ,事先構定位置,然後逐層勾畫的老方法,而是由小到大,筆筆生發,隨濃隨淡,初 無特定構思,而圖成之後,奇趣橫生,出人意外。創作時經常墨稿完成,只染上一層 清墨,使整體畫面溫潤,因先生作畫用墨法,如潑墨、破墨、沖墨、積墨或乾筆求潤 、墨色極美,而不染上半點色彩(就如畫家本人常言,欣賞他的作品如喝黑咖啡之原 味,越喝越有味),有時也以求色不掩墨,以突出筆墨的主要地位,所以濃墨淡彩成 了獨特風格,黑墨團中天地寬,越看越耐人尋味。
先生作畫取材為台灣山區之雜木林象,及山形結構為創作材,雖無大陸山水高山峻嶺 之氣勢,但有他生活的情感,一草一木皆有其生命,四季轉換之景。熱愛出生母地的 他,用傳統筆墨與台灣山林相結合,畫出他生活面對的真山真水,而不是古人畫中之 山水,用意匠加工手段,剪裁、誇張、組織,在取捨之中,揚其精萃,棄其糟粕,突 出如詩般之意境。
作品常給人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印象,這是計白守黑在畫面上的結果,黑白處理總有 一種恰當的比例,二者互相輝映,致使奇情壯彩妙趣橫生。墨分五彩,白也五色分, 在傳統點線運用的基礎上,加入墨染形成面,大大地豐富了畫面的表現手法;濕筆墨 染重疊而成節奏鮮明,收放自如,來龍去脈一目了然,運用線條構墨點法相輔相成的 留白法,畫密雜木林,畫面上形成了互相反襯,山林石崕、流水或雲氣人物屋 宇,對描寫各物項的筆墨線條,軟硬粗細乾濕,因有所不同變化而不可名狀。總之有 此點構線條之間形成一幅山水空間疏密,有著濃烈的裝飾美,而這些點線「留白」, 更有制衡畫面重要作用。
先生畫雲畫水、畫遠山有他獨到之處,他畫雲使人有雲霧飄渺之感,有時帶染、帶勾 ,飄逸流動,盡其變化,畫水蜿蜒曲屈深在密林之中,深透林間,飛瀑流泉,曲澗水 口,應變化多方,盡其妙用,皆在筆端。
廖文潭先生對其山水畫創作有其獨特創作觀點,以下錄其簡略創作自述:「自我生命 的看待:單獨使我看清存在的價值,因為我的存在是一切無法取代,這是創作的重點 ,而非畫作表面技巧、形式追求,我是創作的原點,用作品去記錄存在生命過程,不 想讓複雜的技巧形式、結構,干擾自我存在的內心本質表現。
用每張畫作寫生命的過程,那將是我的精神生活整體,單一張畫並不能記錄生命整體 的精神,所以每張畫作是我生命時間連續性的一個點。
在畫中的一切內容是我現實生活中無法達成的投影,用符號化去描寫非現實存在的空 間,也把自己、家人、朋友代表符號人物、事物融入此空間中,用繪畫的形式使之視 覺化,創造一個自我滿足的世界。
人生中現實與理想內心的矛盾衝突是一種生活的無奈,生活得不到平靜渴望平靜,快 樂與悲傷是一體的必然存在,必須接受學習超越,追求完美,完美包括美與醜,因為 是分不開的,所以每張作品必有美與醜,好與不好的存在,有自己才有自我藝術型態 ,瞭解傳統是讓自我確認,新的必須有傳統的立足點,新與舊在每一時代都是存在的 ,昨天新今天舊,在每一刻的當下是新舊交替的,跟自然整體融入才能真實的存在, 那是一種深度,過份追求過去創作形式或未來的新形式,將會錯過創作的重點,自然 的存在體會將使自我覺醒,繪畫技巧只是應該具備的能力而已,真正的東西在自我存 在的精神本質。(生活中要成為接受性,但創作是自我的)」
廖文潭先生在山水畫領域內有全面成熟的技巧,有很多獨到之舉,而他的其他繪畫也 多兼擅,畫家有感,人生命有限,不能樣樣皆精,便全心投入山水畫創作!
(圖片說明﹕
台灣山林特色:遠觀山之形如丘,入山眼見雜木、竹子、野草互參生,山屋置其間;山谷溪水潺潺穿亂石、山峰矗立石壁,時有小泉瀑直逼眼前;偶見飛鳥;陰雨時節山頂雲霧飄渺,有迷濛清幽之境。【廖文潭山水畫隨筆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