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於欣然休斯頓編譯報導)閃電在大自然界中可謂是最神秘壯觀的一種現象,一道閃電所釋放的大氣電流時速高達每小時14萬英里,溫度超過5萬華氏度。雷擊在頃刻間足以摧毀一棟房屋,或引發火災。
電閃雷鳴時分,究竟哪些地區相對比較安全呢?
德州農工大學教授理查德•歐力威爾從事雷電研究35年,他最近發現空氣污染和熱氣導致城市上空閃電和雷擊數目增多,並遠遠高於市郊和人煙稀少地區。 以奧斯汀為例,該市一平方英里內平均每年遭雷擊次數為7次,也就是說位於市區的Zilker公園每年被雷擊3至4次。
該數字是德州中部鄉村地區的3倍,而德州最大城市休斯頓則被公認為是雷電「熱點」,雷擊次數超過奧斯汀3倍。
農工大學在休斯頓安裝了十幾個頂尖雷電傳感器,用以收集雲層到地面和雲層間的雷電數據,再將數據傳送至大學氣象中心進行統計分析。
那麼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城市比鄉村更易招致雷電呢? 歐力威爾教授分析說雷暴雨產生有兩大重要因素:熱氣和濕氣。
休斯頓市的熱氣來自城市本身,濕氣則來自墨西哥灣,這兩樣東西極易製造雷雨和閃電。整個城市內的鋼筋水泥、瀝青、車輛、建築物等等都可吸收並反射大量熱氣。這種現象被稱為「城市熱島效應」,可導致市內溫度較鄉村高5到10華氏度,足以加強暴風雨的力度,從而產生更多雷電。
歐力威爾教授還發現路易斯安娜州東南地區的鄉村地帶出現高密度閃電群,而周圍並無任何大都市。他認為當地的煉油廠是「罪魁禍首」。煉油廠不僅一週七天,每天24小時散發大量熱氣,空氣中的污染也成為孕育雷電的溫床。
縱然通過多年研究,人們仍舊無法準確預測雷電的產生地點。作為一種威嚴神奇的自然現象,或許人們仍需保持敬畏的心態,並儘量避免雷擊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