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淒美的丹頂鶴保育故事。抵達扎龍時,正好遇上拍攝的紀錄片(電影),描述一位愛鶴、護鶴,最後殉鶴的滿族女性徐秀娟。
淒美的丹頂鶴保育故事
電影畫面雖美好,真實的故事卻是殘酷的。一九八一年,不足十七歲的徐秀娟失學後,跟隨父親來到扎龍自然保護區。養鶴成為她唯一的志向與事業,擔任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的工作,短短的一年就成了園區第一好手。
丹頂鶴數量稀少,全球約三千隻,屬於世界珍稀物種,需要人類適時的提供食物及照顧。日本北海道著名的釧路與中國著名的扎龍,都採取冬天提供食物,春、夏、秋則讓其自行生活覓食的保護方式。
一九八五~八六年,徐秀娟靠著家裏冬天微薄的收割蘆葦收入,節衣縮食的完成了東北林業大學學業。一九八六年,前往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丹頂鶴中國南方最大度冬區),成功拯救了三枚將要破殼出雛的鶴蛋,茁壯長大的三隻鶴最後也成功野放回歸自然。但在一九八七年九月,徐秀娟為了拯救失散的鳥禽,獨自進入扎龍沼澤區裏尋找,卻消失在茫茫蘆葦堆裏。從此,徐秀娟成為中國鶴類保育的楷模。
養鶴員的生活與心情
在保護區裏照顧鶴可不輕鬆,天亮後就必須忍受零下廿五度的低溫,鑿開冰湖,挑出未結冰的淡水給鶴群喝,再調配食物(小魚、玉米粒等),均勻的餵食鶴群;此外,還必須領鶴出豢養籠運動,帶幼鶴上小山崗飛行。優秀的養鶴員只要嘴一哼,即可讓鶴群鳴唱及跳舞,若有鶴飛得太遠了,還必須一人走在前頭,敲響食物桶誘回,另一人拿著小棍在後驅趕,等到黃昏時再將鶴群叫回豢養籠。若鶴沒有回籠,就有可能因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凍死在野外。來到扎龍的第一天就親眼目睹一隻凍死的亞成鶴!這對養鶴員們可是一大打擊。
現今扎龍村居民一整年的生計全靠採集蘆葦桿,但收入微薄,大約只有五百塊錢,頂多一千多塊人民幣,而且只有在天寒地凍的冬天,扎龍湖湖面結凍,才能夠驅車於湖面收割蘆葦桿,回村整理後,再賣出作為編織品或工藝品用途。冬季來到扎龍,天未亮就可以看到忙碌、胖嘟嘟的蘆葦車擠滿冰湖上,扎龍村裏收成的蘆葦更是堆積成山。
充滿好奇心的丹頂鶴
國家級扎龍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總共有廿一萬公頃,區域中心雖有真正的野鶴,然而在遼闊的冰天雪地裏,要找到沒有南遷度冬的丹頂鶴是相當困難且危險的。我們造訪的是最最外圍的觀賞豢養區域(約二十公頃),冬天豢養了一百餘隻丹頂鶴。冬季到扎龍是觀鶴、攝鶴的最佳季節,可觀賞到六種鶴(全世界共十五種)。
有些豢養的丹頂鶴仍保有野性,即使是養鶴員也不容易靠近,牠們始終與人類保持一定距離。當然,還有許多不怕人、充滿好奇心的丹頂鶴,有隻丹頂鶴還輕步的走來觀賞我的大炮及相機,我後退幾步後,拍下了這有趣畫面。
本文轉自44期【新紀元週刊】「自然生態」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