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有趣的中華經典名菜典故

倪健哲
font print 人氣: 1232
【字號】    
   標籤: tags:

中華美食多如繁星,不管是五星級的大菜或是家常小菜,都有著歷史和地理的背景,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和典故。許多耳熟能詳的名菜,很多人都吃過,但知道其名稱由來的人卻不多。

宮保雞丁 宮保是官名

喜歡吃重鹹、辣味的饕客們,對「宮保雞丁」這道菜鐵定不陌生。這道以花椒和乾辣椒爆炒雞丁、並用豆瓣醬調味、加入炸花生米而成的名菜,其刺激的口感與撲鼻香味,讓人想來就口水直流。而這「宮保」二字是甚麼呢?有人說是爆炒的意思,所以後來只要是爆炒類的菜都被冠上宮保二字;有人說指的是乾辣椒;也有人認為宮保是個人。

答案到底是甚麼呢?其實「宮保」是一種官名。自雍正時期開始,清朝歷代皆不公開立太子,而是沿襲古制,將對朝廷有功的大臣加以「少保」官銜,以示朝廷的恩寵。清朝光緒年間,四川總督丁寶楨因平息捻亂而被封了「太子少保」的頭銜。所以,丁寶楨又有「丁宮保」的稱呼。

據說丁寶楨初任四川總督時,常受到當地士紳的邀宴。某次宴會有一道以嫩雞丁搭配乾辣椒同炒的料理,丁寶楨一嘗讚不絕口,便詢問這道菜的名稱,宴會主人回答:「此菜專為宮保所做,尚未命名,不如就請宮保賜名如何?」丁寶楨高興地說:「既然如此,就叫宮保雞丁吧!」於是這菜名就這麼被定了下來,從此以後成為一道有名的川菜。

另外一說這道菜是丁寶楨發明的。據說,丁寶楨喜愛烹調,在家宴客時,常有一道「炒雞丁」,很受客人們喜愛。因此每當丁寶楨回故鄉探親時,親朋好友為他設宴洗塵時都會擺上一道「炒雞丁」,因為丁寶楨很喜歡吃「炒雞丁」,因此將此菜稱為「宮保雞」。

麻婆豆腐 腳夫最愛

香辣好吃的麻婆豆腐,以香滑柔嫩的豆腐搭配麻辣的肉醬,極為開胃下飯,不但華人愛吃,連日本人也著迷不已。那這「麻婆」又是何許人也?

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萬福橋邊有一家「陳興盛飯鋪」,老闆娘陳劉氏臉上有麻點,人稱陳麻婆。當時萬福橋是油商運油的必經之處,腳夫們常常在該店休息吃飯,因為豆腐便宜,就成了腳夫們的必點菜色。

有一回,一位運油的腳夫弄了些菜油交給陳麻婆,要她燒出一道與眾不同的豆腐來享用一番。但是豆腐長久以來就那些花樣,陳麻婆一時也不知能做甚麼,索性利用手邊的辣椒、豆豉、豆瓣醬、青蒜、花椒末和肉末,攪和攪和一燒,竟燒出一道「麻、辣、鮮、燙、酥、嫩」的豆腐美食。此道菜一出菜即大受好評,從此變成一道客人必點的招牌菜。從此「麻婆豆腐」之名不脛而走,又因為它取材簡單,之後成為有名的家常菜。

牛軋糖 考生護身符

過年時,除了瓜子乾果,最常吃到的大概就是牛軋糖了。這個考驗牙齒的零嘴在喜餅禮盒中也時常看見。咬下堅硬的牛軋糖,濃郁的奶香與乾果的香味搭配得天衣無縫,是讓人忍不住一吃再吃的點心。不過最早的牛軋糖是不含牛奶的,而且還是考生的吉祥物。

明代時,有一文人名叫商輅,一心想求取功名,卻屢試屢敗。某日夜裡,商輅夢見自己跪在文昌殿前,供桌上頭擺著筆墨紙硯、一盤花生和一些糖。文昌帝君微笑不作聲,伸手朝供桌一揮,花生自動去殼飛入糖盤中,盡數入盤之後又化成數頭牛朝他奔來。商輅嚇得醒來。之後,他找人解夢,解夢人說:筆墨紙硯和花生乃是「妙筆生花」之意;而牛則是指牛毛,如成語「繭絲牛毛」所說,是比喻功夫細密,也可解釋為智慧的象徵。

商輅聽完解夢後非常驚喜。該年他去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都連中第一名,成為當時八十九名狀元中唯一「三元及第」的人。為了感念文昌神的保佑,商輅就吩咐家人取米榖和麥芽糖一起攪和,再加入花生熬成硬糖,最後放入牛形模具,把糖「軋」成牛形狀的花生糖,以祭拜文昌君。牛軋糖之名即由此而來。

祭拜完文昌君後,商輅把牛軋糖分給鄉親品嘗。香醇又硬實的口感深得大眾喜愛,所以許多家庭也開始模仿製作。由於把糖製成牛的形狀不容易,於是省略最後的步驟,把糖直接切成長條狀,就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模樣。而也因為商輅的這段傳奇故事,所以牛軋糖又被稱為「功名糖」,以前的考生上京趕考前總會帶個兩顆在身上,討個吉利。

這些美食背後的故事聽起來十分有趣,然而會變成千古流傳的名菜、點心,想必創始者也始料未及!

在生活富裕的台灣,想吃「五星級」美食已非難事,甚至在便利商店就能買到。瞭解了蘊含舊時風味、看似平凡的菜餚曾經不平凡的故事後,品嘗之時,或許也能博君一笑,感受到另一種滋味。

--轉載自《看雜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