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 節錄自杜甫《夜宴左氏庄》
過去中國社會,能習劍讀書即是文武雙全。現代社會不需刀劍防身,它們逐漸被歸納為武術練習、表演及蒐藏展示領域。刀劍留給世人的印象,仍完整把傳統文化精神與藝術面向保留。
以取名為例,意義名稱多引用中國東方特色、歷史典故,或形體、或傳說。如太極劍,名稱取自道家太極八卦,護手為太極圖騰,意求健身養性;如斬馬刀(又稱義和刀),取自歷史事件,與其早期功能性有關。
國寶級鑄劍大師陳天陽從十五歲起拜師習武,隨師學習刀劍養護與鑄造,之後跟隨北漸派大師學習北方鑄劍法與拳術,傳承鑄劍時亦同時傳承武術。一生經歷傳奇,注重內外雙修,撰寫出版論劍書籍。師承少林嶺南派,自身習武,除注重刀劍品質,也因而了解製作時如何兼容美感、依其不同特性斟酌,配合演武時整體力學比例,改變重量與比重位置。中國刀劍歷史演變豐富,時光推移使種類難以流傳,大師系統性製作,從刀身到刀鞘,作品出自手工,注重古典美學。與機器製作不同,手工刀劍製作耗時長、材料有限、最終能完成數量少、刀劍藝術家為了表現自我理念,每把必須擁有獨特意義典故。不單純再現傳統樣貌,進一步考究圖騰運用與細節、裝飾配置,適當微調之,為古典傳統風格增添現代感的東方氣息。
陳天陽大師刀劍兼顧力與美,獨特性格與氣質歌頌中國傳統文化流變、傳承。刀劍如何從耐用走向蒐藏,如何從蒐藏中兼顧刀之狂傲與劍之君子特性,繼承風水、鎮煞之概念,保持冷冽美感。好劍流傳,是藝術、文化、是深刻不被磨滅的理念。從外觀、細節甚至重量改變,見證了歷史時代變遷與傳奇。
本文謹致嶺南派劍術精湛,鑽研冶劍大師雲遊週年紀念。當代因「武」而「冶」之寶劍,於武術史上已定位並傳承。
(註)陳天陽老師於2011年年初過世,一生鑄劍,賣劍時有三不賣:財大氣粗者不賣、品性不端者不賣、來路不明者不賣。國內許多政要,如陳履安、郝柏村、彭明敏、謝長廷、李登輝、連戰…… 他也是台灣難得會武術的鑄劍大師,師從少林嶺南,號青雲。他的老師是文革時至台灣避難的少林師父,號了圓。陳天陽老師早期即擁有註冊商標與政府核發之核准製作刀劍証。一生傳奇故事令人玩味。
【展訊】藏劍四十年 陳天陽收藏展
展覽地點:
三才畫廊04-23783007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四街13巷10號
www.facebook.com/3tsart
hyj310@gmail.com
展覽日期:
2012.01.21-02.20 新年無休
2012.01/10起開放預約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