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11月15日訊】具有悠久光榮歷史的桂軍 將星如雲
廣西自古出猛將勇士,有道是「廣西狼兵雄於天下」。桂軍具有悠久的光榮歷史。據《續資治通鑒》記載,南宋時期,岳家軍中有一支由桂人組成的軍隊,跟隨一代戰神岳飛英勇抗金,保家衛國。
民國時期,李宗仁、白崇禧統一廣西後, 白崇禧建議李宗仁跟廣東革命勢力聯合。4萬餘人的新桂系軍隊在1926年參加孫中山為大元帥的廣州國民政府,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首任軍長李宗仁,參謀長白崇禧,黨代表黃紹竑。第七軍是國軍北伐的頭號主力軍。白崇禧被蔣中正總司令特別邀請,擔任北伐國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行使國軍參謀總長職權,並一度任北伐國軍代總司令,替蔣中正指揮北伐國軍。
新桂系第七軍在北伐、抗戰和剿共戰爭中建立了赫赫功勳,被譽為「鋼軍」,是國軍最精銳的王牌軍之一,令北洋軍閥、侵華日軍和共軍深為恐懼。
抗戰期間,鐵血桂軍包括桂系精銳鋼7軍、第46軍和第48軍,隸屬第21集團軍,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桂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桂柳會戰、豫西鄂北會戰,並派兵隨中國遠征軍征戰緬甸。
1937年,淞滬會戰戰場,鐵血桂軍向日軍衝鋒反擊。10月的一天,僅桂軍廖磊集團軍便戰死6位旅長,上萬桂軍敢死隊隊員大部分壯烈犧牲。白崇禧痛心疾首,連日飲食不進,謀思抗戰對策。(網絡圖片,視頻《不朽的光榮》中的一畫面。)
鐵血桂軍被日軍認為是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中國軍隊,國軍「雜牌軍中的王牌」,「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美軍駐華司令史迪威將軍曾評價說:「廣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在近30年戰爭期間,鐵血桂軍先後湧現戰區司令長官、省主席、集團軍總司令級別的二級上將8人,如黃紹竑、黃旭初、李品仙、廖磊、夏威等人;一級上將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人;兵團司令、軍師級中將和少將至少36人,可謂人才濟濟,將星如雲。
彈痕遍身 衝在最前頭的北伐抗日英雄
1948年3月,曾經在大別山堅持6年抗日剿共游擊戰的第七軍171師師長李本一被任命為第7軍中將軍長,兼任兵團副總司令。躊躇滿志的他完全未曾料到,鐵血桂軍將面臨比北伐抗戰更險惡的局面,而自己會是鋼七軍的最後一任軍長。
李本一(1903—1951),又名李廣,號善寬,廣西容縣人,廣西軍校第一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級班第一期畢業,曾任國軍少將師長、兵團副司令兼鋼七軍中將軍長等職。
李本一少年時家境十分貧窮,替人打工度日,只讀過私塾3年。18歲入伍當兵,曾參加統一廣西戰役、粵桂戰爭,北伐戰爭時期,在鋼軍任營長。他作戰非常英勇頑強,人稱 「死打爛打」,上戰場時總是衝在最前頭,其右手中指、無名指、晚指均被打斷,彈痕遍身。因他作戰勇猛,很受白崇禧賞識。
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為了掩護國軍主力和浙江省政府機關撤退並突出日軍重圍,第7軍第173師1038團上校團長李本一率部在浙江嘉興一帶禦敵。當時正值寒冬臘月,日寇一聯隊尾隨緊追不捨,李本一一聲令下,千餘名廣西士兵竟然攜武器全部游過富春江,令一路追擊於此的日寇目瞪口呆,眼望桂軍游過江而無計可施。隨後,他率部在富陽戰鬥中堅守,全團官兵犧牲殆盡,僅餘200餘人,無一人退卻。
為此,李本一作詩兩首:
其一:富陽一戰突重圍,戰士衝鋒不見歸,萬馬奔騰無去路,錢塘江上幾人回。
其二:富陽一戰最傷悲,戰士衝鋒血橫飛,錢塘江上埋忠骨,幽魂魚葬海為碑。
李本一膽色過人,視死如歸,大多戰役都親臨戰場指揮。一次,當他提著枴杖出現在戰場上時,一枚手榴彈落在他身邊,導火線正呼呼的燃著,他連腳也不移半步,當導火線燃盡而手榴彈沒有爆炸時,他用枴杖動了動炸彈,連歎了兩聲:好傢伙,不錯,你還認得我是李本一。
戰敗改名 自學文化奮發圖強
民間流傳著李本一的不少傳奇故事。據說李本一之名,是為他有功名後由李一改成的,據說是取「人之初,性本善」之義。
還有傳說,有一次李本一打了敗仗,白崇禧十分惱火,責罵他「一點本事都沒有!」他為了記住白崇禧的批評,重打勝仗以雪前恥,便改名「李本一」。
由於李本一少年失學,故十分重視自學文化,任師長後專請一俄國教授教他學英語。而且他的書法頗佳,可用腳趾寫字。
淞滬戰場富陽一戰,李本一得到時任浙江省主席黃紹竑上將讚揚,白崇禧特獎賞皮大衣一襲,對他寵信有加。幾十年後,曾經任李本一上級的第10兵團司令官徐啟明中將在接受台灣中研院的採訪時,仍對李當年的表現讚不絕口。
抗戰期間,李本一獲得過忠勤勳章,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干城甲種一等獎章、華胄榮譽獎章。
忠於最高統帥蔣中正的將領
有一個傳奇故事說,李本一雖然讀書不多,學歷不高,但十分忠於國軍最高統帥蔣中正。他領導的軍團中有很多將軍學歷和文化都比他高,不少人私下裡議論他。
李本一知道後,擔心自己被部屬輕視,從而失去指揮官對部屬的凝聚力,於是他召開一次排長以上軍事會議。會場設在半山腰,他用軍刀把一棵松樹枝砍下,整整齊齊地掛上最高統帥蔣中正的大畫像,然後他走到畫像前說:「軍人的天職就是聽從指揮,在作戰時」,他用手指了兩下自已一字一句地說:「我這個契弟」,接著轉身向後用枴杖敲了敲蔣中正畫像說:「聽我後面這個契弟的」,又接著轉過身來,面向大家高聲說:「你們這些契弟聽我這個契弟的,散會。」
堅持6年抗日剿共游擊戰
鐵血桂軍的核心人物白崇禧對共產黨認識的非常深刻透澈,認為共產主義是中華民族曠古未有之禍害,必須堅決肅清。
早在1938年,當得知中共新四軍已經潛入津浦鐵路沿線活動,白崇禧便預見野心勃勃的共產黨會利用民眾的愛國抗日熱情,與國民政府搶奪地盤,等日後國民黨抗戰勝利,共產黨滲透的地區將不復為國民政府所有。
白崇禧深謀遠慮,向蔣中正建議用強有力的正規軍進入淪陷區,作為游擊骨幹,建立根據地,並組織訓練民眾,在敵後開展廣泛的抗日游擊戰,同時監督並限制中共八路軍、新四軍私自擴張,防止民眾被馬列共產主義赤化。
幸得蔣中正批准,白崇禧即命第21集團軍總司令廖磊上將率桂軍進駐大別山和安徽等地,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敵後游擊戰,一旦發現共軍和共產黨游擊隊圖謀不軌,則給予堅決嚴厲打擊。
1939年,安徽省主席廖磊病逝,李品仙上將接任安徽省主席兼戰區副司令長官,李本一任師長兼任皖東專員,堅持6年多抗日游擊戰,並嚴厲打擊葉挺、陳毅、粟裕新四軍的不法活動。中共因此懷恨在心,污蔑李品仙、李本一等桂軍將領為「國民黨頑固派」。
1940年,中共八路軍、新四軍消極抗戰,屢次偷襲抗戰國軍,違抗軍委會的抗戰命令,蔣中正忍無可忍,下令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圍剿新四軍叛逆,於是爆發了「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長葉挺就是因為知道前方是威震天下的「鋼七軍」,自己根本無力抵抗,所以乖乖去顧祝同屬下上官雲相總司令那裡束手就擒。
擊斃日軍司令官塚田攻大將
抗戰期間,桂軍奉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的命令,在大別山開展抗日游擊戰。
1942年12月18日,侵華日軍第11軍司令官塚田攻大將、藤原武大佐等9名高級軍官,乘飛機飛經大別山麓太湖縣境之張家榜上空,被桂軍第48軍李本一138師412團3營9連的高炮擊落,塚田攻成為抗戰期間被中國軍隊擊斃軍銜最高的日軍將領。
擊斃日軍大將,激發了中國軍民的抗日鬥志。日軍為圖謀報復和尋找塚田攻屍體,調派大批敵軍在飛機掩護下,沿長江兩岸進行大肆掃蕩,實行「三光」政策,企圖破壞國軍在大別山的游擊根據地。第48軍為阻擊進犯之敵,開展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分別在太湖、高河埠、陳家埠和彌陀寺戰鬥中,予敵以痛擊,殲滅日寇一千餘人。
大陸方面後來將日寇塚田攻大將被擊斃事件,改編為緊張精彩、懸念迭出的抗日諜戰連續劇《長江一號》,劇中頭號主角、抗戰勝利的幕後英雄、國軍王牌間諜「長江一號」為中華民族奉獻出自己所有的一切後,死於漢奸的槍下,鮮血染紅了大地。此劇2010年在大陸播出後引起收視狂潮和轟動。觀眾驚訝地發現,原來真正英勇抗日的是國軍。許多人給導演寫信,強烈呼籲導演修改結局,他們說這樣的抗日英雄不能夠這樣慘死於漢奸之手。
然而,抗戰連續劇《長江一號》的編劇導演隻字未提白崇禧桂軍,而是把桂軍的英雄事跡改頭換面,變換成國軍第9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薛岳指揮抗戰。此外,編導為了通過中共當局的審查,還往劇中摻沙子,編造一些中共新四軍抗戰,以及貶低蔣中正和國軍的虛假劇情。
國民政府1945年統計,抗戰期間,廣西出兵100萬,按人口比例在全中國排第一,按人數排第二。 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450萬,佔全省1200萬人之近40%,為全國之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