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軍司令花落誰家 孫建國VS丁一平

人氣 22

【大紀元2012年10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金睛報導)中共十八大後,由誰接替可能退休的吳勝利擔任海軍司令,成為外界關注的一大焦點。從目前各方的反映來看,孫建國與丁一平執掌海軍的呼聲最高。

吳勝利仕途不被看好

據瞭解中共軍方的分析人士表示,吳勝利年齡比較大,因為他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超齡,在與常萬全和許其亮競爭軍委副主席上已被排除在外。而吳勝利出任防長的機會,也因常萬全比他更合適,而變得更加渺茫。

在更年輕的海軍將領中,孫建國(1952年出生,副總參謀長)和丁一平(1951年出生,海軍副司令員)的條件比較突出。外界有分析認為,若吳勝利續任海軍司令員,將會影響到兩人的仕途發展。這種情形下,只有讓無法連任軍委委員的吳勝利退休,才能讓更年輕的海軍系將領接任海軍司令員。

孫建國的優勢

孫建國(1952年2月-),河北省吳橋縣人。中共海軍潛艇學院畢業,海軍上將軍銜。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現任中共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

1985年底,孫建國曾作為艇長指揮海軍403號核潛艇創造水下潛航90天的記錄。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他擔任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救援組組長、軍地聯合前線指揮部指揮長等職務。相對於陳炳德在救災中處處以「軍委首長」江澤民馬首是瞻,拖延救災時間,孫建國在救災過程中有不同表現。

2011年7月23日,中共中央軍委胡錦濤頒發命令狀,包括副總參謀長孫建國,侯樹森,原江澤民秘書、總政治部副主任賈廷安,胡耀邦女婿、海軍政治委員劉曉江,海軍陸戰隊司令、張宗遜上將之子、瀋陽軍區司令員張又俠,總政治部副主任人選、胡錦濤的心腹、蘭州軍區政治委員李長才等晉陞上將軍銜。

有分析認為,除了江澤民的秘書明升暗降外,其他上將都是胡錦濤為航母艦隊準備的。海軍司令員、海軍後勤部、海軍政委、海軍陸戰隊司令,海軍建航母戰鬥群班子已經搭起來了。孫建國如果此次升任海軍司令,有望成為任期內指揮第一個航母編隊的海軍司令。

丁一平時運不佳曾被降職

丁一平(1951年-)是中共原南京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丁秋生中將之子,1968年入伍,從最基層的軍士長、槍炮長一直到護衛艦長、驅逐艦支隊長。1997年12月,他晉陞為北海艦隊副司令員。2000年12月,丁一平躍升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首度躋身副大軍區級職務。2002年12月,他出任中共海軍實力最強的北海艦隊司令員。

2003年4月,北海艦隊一艘老式潛艇在訓練中發生重大事故,死亡人數高達70人,北海艦隊的最高軍事主官丁一平和政委陳先鋒雙雙被降職處分。丁一平被撤去北海艦隊司令職務,級別從副大軍區降級到正軍。

2004年,當年和他平起平坐的南海艦隊司令吳勝利進入總參任副總參謀長。據傳,2006年海軍司令張定發因參與「黃海刺胡」「急病」身亡,吳勝利順利接位。否則,以丁一平的能力和資歷,海軍司令的頭銜,花落誰家實在難說。

除了吳勝利之外,這場事故還使當年資歷和聲望都略遜於丁一平的孫建國上將也走到了丁一平前面,有望十八大後接替吳勝利擔任海軍司令。

丁一平的競爭優勢

2012年4月22日至27日,中俄聯合軍演「海上聯合-2012」在中國青島附近黃海海域舉行。中方出動包括驅逐艦、護衛艦、導彈艇、綜合補給艦、醫院船等水面艦艇16艘和潛艇2艘的龐大海上軍力,而俄方也出動7艘艦艇參演。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總導演為海軍副司令丁一平中將,經過多年的沉寂,這是他首次在國際場合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中共海軍近20年來一直有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由於長期以來中共水面艦艇噸位小且實力薄弱,潛艇艦隊向來是中共海軍的中堅和中共戰略主要打擊力量之一,因而潛艇派在海軍內素來有強大的勢力。而有望接掌海軍掌門的孫建國則是當今潛艇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分析認為,當前中共海軍面臨戰略大轉型,水面艦隻走向大型化、綜合化和遠洋化,隨著瓦良格號航母改裝成功,潛艇軍力的比重在中國海軍戰略中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將有所下降。

在這樣一種新形勢下,丁一平在這次中俄聯合大型海上軍演中出任中方總導演,重新公開出現在人們視界中,讓外界看到中共高層對海軍未來發展的戰略考慮。因而,在未來海軍的人事安排上,出身水面艦艇的丁一平似乎比潛艇派孫建國更適合當中國海軍的新一代掌門人。

丁一平是中共建政將領丁秋生之子,並指揮過海軍環球航行訪問編隊、指揮潛艇迫近美軍小鷹號航母等重大行動。但孫建國的職務級別高於丁一平(現任海軍副司令員,副大軍區職級),丁一平要超越孫建國的挑戰比較大。

分析認為,從目前接班態勢看,身為上將的孫建國比丁一平具有更為有利的位置,除非孫建國轉任總裝或總後部長,將海軍司令的位置留給丁一平。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台新任海軍司令  高廣圻接任
美軍海軍司令:中國擴軍令人擔心
加海軍司令訪問溫哥華
齊銘:菲爾普斯若是中國人,能當海軍司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