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過年重頭戲 除夕慶團圓

陳惟真
font print 人氣: 756
【字號】    
   標籤: tags:

自古以來,在除夕夜之前,華人每家每戶無不忙碌於大掃除、布置以及置辦年貨。這一切的辛苦,就是為了在除夕夜這天,家族大伙聚在一塊,一同迎接新年的到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您的家裡現在還「過年」嗎?為了不讓老祖宗的傳統失傳,且跟我們一起回顧除夕夜當天的重要禮俗,條件許可的話,不妨在今年與您的家人,一同度過一個溫暖、傳統的除夕。

勿忘本︰祭拜祖先


祭祖是華人重要的文化特色,象徵中國人敬天追遠的精神。(Getty Images)


一年將盡,在除夕這天,首先要登場的就是祭拜祖先。且讓我們看看《紅樓夢》中,榮寧二府是如何進行他們的祭祖一事,「裏邊香燭輝煌,錦幛繡幕,雖列著神主,卻看不真切。只見賈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賈敬主祭,賈赦陪祭,賈珍獻爵,賈璉賈琮獻帛,寶玉捧香,賈菖賈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樂奏,三獻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眾人圍隨著賈母至正堂上,影前錦幔高掛,彩屏張護,香燭輝煌。」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祭祖的習慣並不完全一樣,在古代,如榮寧二府這樣的大戶人家,多半設有宗祠,在除夕這天召集家中親眾進行祭祖儀式。有些地區的人家則是習慣於除夕當天,到墳墓前祭拜。也有的就在家中的祖先牌位前進行祭拜。

祭祖最早可推至黃帝時期,相傳黃帝得道後,由黃龍接引上天,後人便開始祭拜黃帝。而祭祖除了意涵著中國人敬天追遠的精神,在祭拜過程中,也體現出中國人重視長幼次序的文化內涵。一般在祭拜時,多會由家中最年長的長輩主導,後輩則依長幼次序祭拜,如《紅樓夢》中所描述的,長幼次序也會決定個人在祭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慶團圓︰圍爐吃年夜飯


除夕夜時,旅居在外的親友都要一同回家圍爐吃年夜飯。(Getty Images)


在除夕夜這天,遠在他鄉的親友兒女,不管是在外求學還是工作,一定都要趕回家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也叫做「團年飯」、「團圓飯」、「辭歲酒」等,而「圍爐」這個說法,則是來源於古代的生活方式,古時人們都是圍著爐子吃飯,因此除夕夜的這頓飯又稱作圍爐

年夜飯的每道菜一定是精心準備,根據菜餚的樣式,也有其象徵的意涵,例如用芥菜烹煮的「長年菜」有長壽的意涵,吃的時候要一口吞下,不能咬斷。如果有不能回家的家人,也要擺上碗筷,表示全家團圓。 

關於年夜飯,也有一則有趣的傳說。相傳玉皇大帝為瞭解民間疾苦,派鐵拐李在除夕時下凡查看。鐵拐李於是提著籃子沿街乞討,玉皇大帝就根據他討來的東西,看哪家窮、哪家富,富的就讓他一年遭幾次災;窮的,則讓他發幾次財,不要太窮了。

沒想到這事兒被一戶人家知道了,於是他們故意在吃年飯時,把大門緊閉,等鐵拐李來討飯時,他家年飯已經吃過,鐵拐李一看,還以為這家窮的連年飯都吃不起。很快的,這種做法就傳開了,鐵拐李發現了人們的計策,也就不再下凡查看了,但這閉門吃年飯的做法卻流傳了下來。

辭舊年︰守歲迎新

除夕守歲的年俗最早見於魏晉南北朝,西晉周處的《風土志》說:「除夕夜,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到唐代時,唐太宗還曾賦詩「守歲」:「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守歲」意即在除夕夜當晚,家人聚在一起不睡覺,守夜迎春。守歲對年長和年輕的人有不同的意涵,對年長者來說,象徵珍惜光陰,對年輕人而言,則有替父母祈求長壽之意。

討吉利︰領壓歲錢


(圖片︰Fotolia)


因為「歲」與「祟」同音,因此在除夕當天12點一過,長輩要分發壓歲錢給晚輩,這樣就可以壓住邪祟。據說壓歲錢始於漢代,當時稱作「壓盛錢」,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有些印有吉祥文字,如「福山壽海」、「長命富貴」,有些也有祥瑞圖案,如「老虎」、「八卦」。而在明清時期,長者會用紅繩串連著壓歲錢送於晚輩。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錢,亦謂之壓歲錢。」

壓歲錢的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長輩拿印有吉祥話或者生肖等圖案的紅色紙袋,裡頭放進數字吉利的紙鈔(如:六的倍數或千的倍數)。晚輩收到紅包之後,可以把它放在枕頭底下,據說可為新的一年招來財運。

賀新年︰爆竹聲響


(圖片︰Fotolia)


燃放爆竹在現今已不是過年獨有的景象,舉凡元宵、端午、中秋,或者是商店開業、婚禮迎娶,燃放爆竹一直都是華人社會共同的習慣。但其實,爆竹最早的確是來源於過年,守歲的家人們會在子時,以猛烈的爆竹聲來驅逐鬼怪,迎接新年。

據《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所謂「山臊」,是一種山中野獸,既不怕人,也不怕火,在人們點燃篝火露宿時偷食食物。後來,人們將竹子放入篝火中,竹子燃燒時發出的「辟啪」時會嚇跑「山臊」。這可能是最早的「爆竹」了。

除了《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之外,關於燃放爆竹,也有一個流傳許久的傳說故事。相傳有一種怪獸叫「年」,牠十分殘暴,總是會在除夕夜當天出來傷害人或牲畜。因為懼怕「年」,村裡面的人們總是會在除夕時逃往深山避難。有一天,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他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子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渾身顫慄,再也不敢造次了。原來「年」獸最怕這「劈劈啪啪」的爆炸聲。這時年獸又看到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害怕紅色的牠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其中一件就是燃放爆竹。自此以後,這個風俗越傳越廣,「過年」時要燃放爆竹也成為重要習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司掌天河的玉龍聽到民間百姓的哭聲,看到受災挨餓死人的情景,實在不忍,便偷偷降了一場大雨。
  • 中國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人日」、「人口日」、「人七日」、「人勝節」、「人慶節」、「人生節」、「人氣」 「七元」或「七元日」、「七元節」。此節是中國古代比較重大的節日,但是今天在中國已經消亡,在日本還在流行。
  • 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是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 「放天燈」,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後,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
  • 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是與天像有關.................
  • 情人節,也譯作瓦倫丁節,同很多其他西方著名節日一樣,都與宗教及信仰有著很深的文化歷史淵源。每一個節日都有一個遙遠的傳說,這些被當代人視為傳說的故事,也許就是真實的歷史顯現。
  • (大紀元靜嫻綜合報導)今年是兔年,中國傳統上的過年是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直到過完正月十五花燈節才算結束。主題基本上圍繞著感恩過去一年來神明的保佑、為來年祈福以及祭祀祖先、追溯傳統等 等,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內涵。
  • 客家傳統節日「天穿日」即2月22日將訂為「全國客家日」,彰化縣政府16日召開記者會,由副縣長楊仲指出,為慶祝「全國客家日」,將於竹塘鄉醒靈宮及二林地區即所謂的「源成七界」辦理慶主祝活動,邀請縣民體驗傳統客家文化之美,以發揚客家傳統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