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君難」三字是雍正登基之初的內心寫照,即位元年就曾御書「為君難」扁額於其養心殿內,又刻製多方「為君難」印璽,鈐於書畫起首處,作為警惕自勉。對雍正而言,為君之難在於「用人難」、「理財難」以及最重要的「無私之難」。
朗吟閣幽居 悅心集勸世
康熙在世時,對於皇子接班人的兒孫們特別講求傳授儒學,據說聖祖在宮中曾親為東宮講授四書、五經,每日御門之前,必令將前一日所授書背誦覆講一遍,務必精熟貫通乃已,士大夫之家教弗如也。
從〈胤禛朗吟閣圖〉中,當雍親王時期,胤禛一副自信、睿智、恬淡又愜意的生活;比照《悅心集》第四卷無名氏的不知足詩:「終日奔波只為饑,纔方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處處反映雍正皇太子時期,不羨浮華、隨遇而安的處世人生哲學。
《悅心集》是胤禛登基後,將皇太子藩邸生活讀書時,自己抄錄的各種格言、詩賦、歌訣、短文等文句彙編而成的書冊,上自東漢、下迄明代,主旨是勸世行善、樂天知命、清心寡慾、與世無爭等內容,文字優美平實,閱讀起來著實令人養心悅目!
聖祖康熙共生有三十五子,排序者二十四人,分別由十七位后妃所生,複雜的皇室兄弟、激烈的皇位鬥爭,至康熙四十七年因聖祖二度廢立太子而再度引爆。雍正深知皇父極其厭煩皇子爭位之鬥,他除了盡量不涉足其間之外,極力對皇父康熙表現出至誠與至孝,生活上追求恬淡閒適、不貪虛華的人生態度。
雍正瞭解皇父心中非常關心農業,他便以康熙朝所繪《耕織圖冊》為藍本,依樣繪製了《雍正耕織圖》來投皇父之所好,並將畫中的農夫、織娘、蠶婦,全數改成了自己與福晉的肖像,表達出自己重視農業的政治主張,從此他更受到康熙的賞識,也撫慰了晚年的康熙,面對諸子相爭的失望心境,更為承繼大清帝位發揮了關鍵作用。
耕織圖起源於南宋時期,中國古代為勸課農桑,採以繪圖形式詳實記錄耕作與蠶織的圖譜,由於「圖繪以盡其狀,詩文以盡其情」,如此生動傳神的表達了耕織的場景,起到了普及農業知識、推廣耕作技術與促進生產力的多項巨大作用。 清康熙二十八年、聖祖帝南巡,因觀覽宋代耕圖二十一幅、織圖二十五幅之後感慨萬千,因而命內廷焦秉貞,根據宋代原意重新繪製了耕織圖各二十三圖,然而登基前雍正仿繪焦式的耕織圖,卻把自己與福晉畫在裡面,如圖田梗上拿傘的農夫、開門遠望蠶織者就是胤禛本人,這在歷代耕織圖中是唯一僅見的!
同心同德 君臣一體
雍正四十五歲登基,已是一位久經歷練、看透塵世的一位成熟君王,在位雖僅短短十三年,他強勢推動的各項政、經改革,為清代留下深遠的影響;現今史學家鹹都認為雍正是具承先啟後、奠定康乾盛世的明君,他為了扭轉康熙晚年史治的敗壞、革除官員之貪腐、侵吞錢糧等不法的政風,剛猛果斷、嚴加整治的結果,留下了嚴苛無情的「罵名」!
他自己說:「朕非賦性暴虐,所謂諸事嚴者,唯期以法匡治也。」同樣他要求地方官吏須看破「慈軟」,不可做爛好人!雍正說過,封疆大吏常過於嚴苛、卻於事有助益,而「慈軟」二字在雍正看來,乃治民之大忌。
「為君難」三字正是雍正登基之初的內心寫照,即位元年就曾御書「為君難」扁額於其養心殿內,又刻製多方「為君難」印璽,鈐於書畫起首的地方,作為警惕自勉之語。
故宮跨年大展「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開箱記者會上首次與台灣民眾見面的「為君難」印璽,為君難語出自《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由此清楚的反映雍正在位期間的思想、心理、志趣與感情。
對雍正而言,為君之難在於「用人難」、「理財難」以及更重要的「無私之難」,雍正雖以剛正嚴苛出名,但他的內心深處其實是很愁苦的,他多麼希望天下臣子都能體恤其意,君臣上下一體、同心同德,凡事秉公處事,期能利益廣大社稷之芸芸蒼生!
雍正在位時曾自評:
朕反躬內省,雖不敢媲美三代聖君哲後,若漢唐宋明之主對之不愧。
--轉載自《新紀元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