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蹈覆轍
【釋義】蹈:踏;覆:翻倒;轍:車輪碾過的痕跡。意思是:又走上翻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的教訓,重新又犯已經犯過的錯誤。
【例句】中共各層的黨官們,向來不會從失敗中總結「搞形象工程」的教訓,一再重蹈覆轍,強迫拆遷,給人民群眾,帶來越來越多越大的損失。為人民所反對,直至落馬垮臺。
【近義;反義】復蹈前轍,如出一轍;前車之鑒,前車可鑒。
這一則成語,出自《後漢書•竇武傳》。東漢桓帝初年,單超等宦官在朝廷中廣樹黨羽,把持朝政,形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當時,司隸校尉李膺,和太學生的領袖郭常,經常發出反對宦官專權言論,對單超等宦官,給予毫不留情的抨擊。公元166年,單超等向桓帝進讒,誣陷李膺等結黨誹謗朝廷,將李膺、郭常等逮捕入獄,受到株連的有數百人,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
面對宦官如此囂張的氣焰,只有皇后的父親竇武,站出來仗義執言,給桓帝上了一道奏章,痛斥宦官禍國殃民,為李膺等忠貞之士鳴冤。竇武在奏章中寫道:「如果不吸取過去宦官專權禍國的教訓,重蹈覆轍,那麼大漢的江山,就會像秦二世那樣,葬送在趙高那樣的宦官手裡,而且這樣的局面,早晚會出現。」
桓帝知道竇武一向為人正直,他聽從了竇武的意見,赦了李膺他們的罪,對單超等宦官逐漸疏遠起來。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