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秋月明燈亦明

白梅
font print 人氣: 7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1年09月14日訊】中國歷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仲秋之中,俗稱仲秋節或中秋節。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八月內的「秋分」日在每年都會不同,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於是祭月的日子定在中國歷的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中原沃土,濕氣已去,微風徐徐,天高雲淡,月如玉盤,圓滿明亮。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據史料記載,仲秋祭月,最早出現在商朝,《殷墟卜辭》中記載的「東母」和「西母」,有史學者認為,她們就是月神:月母和常羲。古時的帝王非常重視祭祀。《殷墟卜辭》中就有帝王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描述。

春秋之後、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又有了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定。如《國語•周語上》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仲秋夜祭祀月神。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民間中秋賞月大約始與魏晉時期,盛於唐宋。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於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於杜子美。」杜子美乃杜甫。杜甫詩云:「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頗為盛行。盛世出詩人,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亦有許多佳作,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稜。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詩仙李白詠詩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唐朝賞月,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遊夜宮的傳說。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樂陣陣,清麗奇絕,婉轉動人。唐玄宗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回到人間後,玄宗回憶起月宮仙樂,自己配詞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待到宋時,仲秋成為以賞月為主的民俗節日。據《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仲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如蘇軾著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明清兩朝,中秋賞月與吃食月餅結合了起來。陸啟泓《北京歲華記》云:「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像,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載:「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民間還推出了許多新的賞月「節目」,如「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等。

明清之後,仲秋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賞月」中神話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仲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始於唐宋的賞月活動中,人和燈籠是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中秋節對於中國人而言是與過新年一樣重要的節日,每到中秋佳節,不管離家多遠,外出的人都要趕回來過節。這或許與中國人敬神的傳統有關。那麼中秋節的燈籠又是甚麼樣的呢?

據考證,自唐宋開始,一直到中華民國時期,歷朝皇宮和民間的燈籠基本沒有大的變化,一直以白色為主調,中秋節時燈籠的顏色則是五彩繽紛的。燈籠的造型多以長圓形為主。

中共篡權之後,完全改變了傳統燈籠的色彩和造型,統一為紅色圓形,並墜以黃色長綴。近代大陸民間及影視作品燈籠的製作基本都受此影響。

中國傳統燈籠的造型可以在新唐人廚技大賽中看到,仿唐風建築的廚房外,高懸著明黃色的燈籠,高貴典雅,令人肅然起敬。

但中國傳統的燈籠在日本文化中,基本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每年夏季的七月下旬到八月下旬,是日本傳統的於蘭盆舞節,該節日在日本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每到這個節日,整個日本都沉浸在鼓樂聲中,身穿和服的日本人在高懸的燈籠下翩翩起舞。據說打鼓起舞源於室町時代初期。

此外,在日本的一些傳統酒家,也還可以看到這種傳統燈籠,只是多了文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年年過中秋,歲歲花相似。2011年的「中秋節」即將來臨,海外華人對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節日的感懷引人遐思。採訪中,這些在海外生活的人們對「中秋節」還是情有獨鍾,他們表示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留住華人的根。
  • 星移斗轉又中秋,辛亥百年欲解憂。 滾滾法輪回法制,悠悠神韻繞神州。
  • 悠悠萬里寄鄉愁,日夜輪轉載千秋。 長伴銀河朗星夜,四季盈虧照九州。
  • 兔兒爺是老北京的中秋傳統吉祥物,起源大約在明末。兔兒爺可不是指凡間的家畜,也不是野兔,而是廣寒宮裏的玉兔。
  •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天上月圓,地上人團圓。國內獨裁專制,製造多少人間悲劇。著名律師高智晟刑期已滿,至今不見人,信息全無。全球營救的人物,公然消失。國內家屬尋人無門。流落海外的妻子兒女,在國際呼籲,也無他們找回被政府失蹤的親人。
  • 由舊金山華埠商人協會主辦的第21屆中秋街會,週末10日、11日在華埠都板接舉行,據估計今年有十幾萬人次到中國城光顧100多個攤位,商品種類可以說應有盡有:應節月餅、家庭用品、醫療、遊戲、小食品等,還有各類社區服務。   
  • (大紀元記者穆清綜合報導)秋高氣爽,皓月當空,每逢佳節倍思親,僅次於中國新年的第二大節日中秋節讓旅居海外的華人更加思鄉情切。人們利用各種形式慶祝節日,無論是家敬祖先,外敬神靈,親朋團聚或盡孝道,還是觀燈賞月,自製月餅,都體現了作為中國人渴望傳統,保留中華文化的根,尋求人生吉祥,內心喜悅,幸福的生活品質。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9月12日,是北美華人慶祝中秋節的日子。雖在海外生活多年,很多華人移民都會慶祝這個傳統的節日:祭祖、團圓、品月餅、寄鄉思。
  • 「中秋」佳節,人們通常會與家人團聚賞月,話題自然離不開月亮。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