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三峽工程36計(四十九)

王維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1年08月11日訊】

16 連環計;南水北調,環環緊套

「連環計」,為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五計,指將數個計略,如同環與環,一個接一個相連起來施行一樣。

原文:「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南水北調

「連環計」是三十六計中最為複雜的一計,因為不僅僅使用單一計謀,而是同時使用兩個以上的計謀,用現代的語言來說,是系統工程。用一條計謀使敵人自己牽制自己,再用一計進攻敵人,兩條計謀結合起來運用,便能摧毀勢力強大的敵人。

三國時期,王允通過連環計殺董卓;赤壁之戰中,龐統假意向曹操獻計,將戰艦以鐵鏈勾連,再由周瑜、黃蓋演出苦肉計,最後以火攻之,使其無法逃脫,使用的也是連環計。

一九九二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的三峽工程,其目標有防洪、發電、航運和南水北調。其實,目前建造的三峽大壩壩頂標高為海拔一百八十五米,正常蓄水位海拔一百七十五米,對於南水北調根本沒有作用;那麼為什麼還要把南水北調定義為三峽工程的目標呢?理由便是,此處暗藏了連環計。

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是一對孿生兄弟,先上三峽工程,則南水北調便有了資本;而上南水北調工程之後,必然會反過來要求三峽工程加高大壩、以及正常蓄水位,最後回到原長江流域辦公室主任林一山的「建設三峽工程高壩方案」上來;而三峽大壩加高之後,又為加大南水北調工程的規模,提供了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毛澤東於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乘「長江艦」從武漢至南京視察長江。在輪船上,毛澤東聽取長江流域辦公室主任林一山關於治理長江規劃的彙報。

爾後,毛澤東提出「修建三峽大壩卡住長江洪水」、以及「南水北調解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問題」兩個設想。在大躍進年代,兩個工程的規劃設計均完成。但由於經濟政策失誤,國家財政出現困難,導致兩個工程皆下馬。一九八四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亦隨後提出。

為什麼長江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是如此緊密相連不可分呢?眾所周知,水從高往低處流,中國地勢西部高東部低,而調入區的北方又略高於調出區的南方。如果用機械提升,調水的成本很高,經濟可行性低。利用長江三峽水庫工程的大壩,將水壅高,這樣南方的水就處在「高處」,可以自流到北方。

調水路線

具體地說,南水北調的線路一共有三條,分別稱為東線,中線和西線方案。東線方案是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江都,利用京杭大運河和沿途的水庫、湖泊,部份利用機械提升向北方調水,直至天津,供水範圍包括黃淮海平原東部、及淮河以南的裏運河兩岸地區。中線的供水目標是北京,與東線方案不一樣,此處無現成的大運河,需建約一千五百公里長的人工河流,把水從三峽水庫經過丹江口水庫引水至河南省方城江淮分水嶺,然後從鄭州以西跨越黃河,再沿太行山東麓、經石家莊至北京。西線方案計畫自長江上游支流通天河,雅龍江和大渡河等三條河流的上游,設高壩壅高水位,再以提水站將水通過隧道穿越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流入黃河。供水範圍為黃河沿岸地區。這三個方案的前提是:長江有水可調。西線方案最終調水二百億立方米,中線方案調水四百億立方米,東線方案調水四百億立方米,一共要向北方調一千億立方米(後來幾個公佈的方案,在調水量上都有一些變化)。

中線方案的調水源頭就是三峽水庫,供水目標是北京,也可為黃淮海平原的一部份地區供水。中線方案要建設約一千五百公里長的人工河流,從三峽水庫到丹江口水庫,是幾百公里的穿山水道,過了江淮分水嶺後,幹渠要穿越過數百條自然河流。

中國的河流大多是從西流到東,而南水北調的幹渠是從南到北,必然要和自然河流發生交叉。如果從自然河底穿過,這條幹渠就沒有運輸功能;如果從空中越過,這幹渠就是一條隨時都會潰堤的定時炸彈;在地面與自然河流相交,將完全改變淮河、黃河、海河三大水系的生態環境,同時在水流方向全部改變的情況之下,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尤其嚴重。

中線方案的優點是,來自三峽水庫的水不用抽水站就可「自動」流到北京。要讓三峽水庫的水自流到北京,三峽水庫的蓄水位必須在海拔二百米,至少也要在一百九十五米以上。但是目前批准的三峽水庫蓄水位為一百七十五米,在此條件下,三峽水庫的水不可能「自動」流到北京。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世人關心這樣一個問題:三峽工程是否成為第二個黃河三門峽工程?筆者以為,上天給黃河三門峽工程的判決是:立斬;而對三峽工程的判決是:凌遲。
  • 第一個對三十六計進行系統科學研究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瑞士人,藉由其書,使三十六計走出了中國,進入世界。中共決策者機關用盡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與國務院,決定對長江三峽工程進行工程可行性論證。
  • 三峽工程36計
    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九六九年十月),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和水利部,向毛澤東提出修建長江三峽工程的建議。毛澤東本來是竭力支持以建設大壩和水庫來治理中國河流的想法,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失敗,使毛澤東火冒三丈,以致對大壩工程的熱情驟然大減,便以戰備為由,拒絕修建三峽工程的建議。
  • 三峽工程36計
    當水庫發揮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時,許多沒有被計算為三峽工程移民、沒有搬遷的居民該怎麼辦?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謂的「跑洪」,等洪水過後,再回到被洪水淹沒過的家中。
  • 三峽工程36計
    「苦肉計」,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敗戰計其中之一。原文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 推遲蓄水,就會影響發電,也會影響對下游流量的補給。這個方法在目標不改的情況下,無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條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錢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這筆錢,不會算到三峽工程的投資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鵬擔任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把實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領導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作為歷史賦予的重任。
  •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三峽工程做了三個不同蓄水方案比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較的結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發電效益都不能滿足要求,而經濟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則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還要差。
  • 「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蓄水位多高,三峽水庫庫尾處的水位也多高」這個理論,完全是「無中生有」,既沒有先人的經驗證明,也沒有現代科學理論的支持。
  • 三峽水庫長六百餘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為零,所以,三峽水庫庫尾處重慶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峽大壩處的水位高,兩處的水位絕不可能是像李鵬所說的那樣是一般高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