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誰工象戲稱元敵 善弈真如善用兵

--漫談中國象棋
路聖石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代的「琴棋書畫」是高雅的技藝,也是古代文人所推崇和掌握的「四藝」,更是讀書人陶冶性情、完善自身修養和才華的必修課程。其中,棋即指象棋或圍棋,起初只是達官貴人、文人雅士消遣娛樂的一種智力遊戲,後漸漸為廣大普通百姓所接受,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

關於象棋的發源地,各國棋史界的說法不一,有認為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一種棋戲,也有認為源於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或者希臘,但通過近年來考古發現及歷史文獻的記載,中國起源說被認為是比較可信的,並為中國棋史界所公認。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提出,象棋是中國人創造的。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遊戲--六博棋與天文、相術、數學的關係,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

象棋前身「六博棋」

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各種文獻對其起源時間及發展的脈絡記載不一,據西漢劉向的《說苑》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這證明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已經有「象棋」這個名稱,而且在當時的貴族階層和士大夫中,已經流行下象棋。

象棋的前身是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古老棋戲--六博棋。東漢王逸注《楚辭》云:「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鬥雞走狗,六博蹋鞠」。

六博棋由棋子、博箸、博局(棋盤)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各一枚)、塞(二枚)。因為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兩隊人馬競賽,也是每方六人。「博弈」一詞中的「博」就是指六博棋。

隨著六博棋不斷的衍變,逐漸成為靠僥倖取勝、擲骰行賭的用具,而使六博棋最終沒落了。相反,由六博棋逐漸演變改革而成的中國象棋,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受到當時戰爭模式和人文社會的影響,在走法及規則上進行不斷地創新,並增加了兵種,其生命力越來越強。

楚河漢界

在象棋盤中引入楚河漢界,還有一段歷史公案。西元前203年,楚漢相爭,漢出兵攻楚,楚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的說法,也是象棋盤上所標界河的依據。

至今,在河南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那座叫漢王城,東邊的叫霸王城,相傳即為當年所築。兩城中間有一條寬約300米的大溝,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鴻溝。

關於象棋的演變,據唐《續藏經》記載:「若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棋矣。」這表明在唐以前的象棋沒有炮。後來,經過唐代宰相牛僧孺的改造、完善,包括加入炮,基本上具備了現代象棋的雛形。

中國象棋成形於北宋

經過數百年的實踐,中國象棋成形於北宋,有三十二枚棋子,棋盤縱橫各十一路,兩炮放置於車側,將(帥)在九宮之中等等。至南宋時期,象棋基本定型,規格統一。

在南宋詩人劉克莊的五言長詩〈象弈〉中有「屹然兩國之,限以大河界」,「三十二子者,一一俱變態」,「遠炮勿虛發,四卒要精汰」等字句,所描繪的棋盤、棋子的名稱和形式以及下法,已經與現代流行的下法相差無幾。

而且,象棋已成為當時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李清照、劉克莊等文學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宮廷設的「棋待詔」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

元、明、清時期,象棋繼續在民間流行,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出現了多部總結性的理論專著,其中最為重要的有《夢入神機》、《金鵬十八變》、《桔中秘》、 《適情雅趣》、《梅花譜》、《竹香齋象棋譜》等。

象棋寓意深刻

中國象棋寓意深刻、含蓄,表達了陰陽、宇宙、天地相關的天文內容。象棋棋盤的布局和縱橫,表現出古人對宇宙天地經緯位置的認識,楚河漢界為陰陽兩儀分界線,表示月亮與太陽位置的相對關係;紅方表示陽,為天南太陽位置,黑方表示陰,為地北月亮位置。

將、帥分別表示太陽與月亮的位置,將、帥都在九宮米字格內,表示天文圖中太陽與月亮放射線中心位置關係。「將」表示夜晚太陽位置,「帥」表示白天太陽位置。「士」、「仕」字表示太陽、月亮所在的四方位置;「象」、「相」走田表示北斗星所指向的東、南、西、北四方位置。

「馬」走日表示地球自轉一圈為一天,即太陽在黃道位置上所行一步。「車」字古又讀為居音,粵語轉字也讀為居,說明「車」字本義表示旋轉的意思,即車如天盤旋轉。「炮」隔山打表示地球自轉,而引起以北極星中心周圍遙相對應的位置關係。「兵」、「卒」一去不回,還表示星體在宇宙天文背景中五方位置的變化。

一盤象棋,直把中國古代天文內容演繹得淋漓盡致、餘味無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