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五年超美 多數中國人不信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綜合報導)最近,美國《市場觀察》(Market Watch)專欄作家阿倫茲(Brett Arends)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網站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說,若按照購買力平價(PPP)作估算,至2016年,中國經濟規模將由2011年的11.2萬億增至19萬億美元;而同期美國經濟則會由15.2萬億增至18.8萬億美元。屆時美國佔全球經濟比重會下降至17.7%,而中國則增至18%,阿倫茲據此稱「美國時代」將在5年內結束,世界將開啟「中國時代」。這番論斷引起熱議,許多專家表示質疑。網絡調查則顯示,多數中國民眾不信。

GDP5年超美 多數中國人不信

「環球網」4月26日的網絡調查顯示,67.1%的投票者不相信IMF有關中國經濟2016年超越美國的預測,有18.8%的人相信。在回答「中國經濟何時能超越美國」的問題時,55.3%的人選擇了「20年或者更長」的選項,還有12.3%的人認為永遠不會超過。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袁鵬認為,大部份中國人知道GDP標準的狹隘性,經濟總量只是實力對比中的一個指標,GDP向人民幸福指數轉換的程度也有待觀察,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也值得思考。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的GDP為5.745萬億美元,而美國為14.62萬億美元,差距明顯。IMF用購買力平價得出2016年中國超過美國這一結論。這種算法,不同機構會採用不同的衡量標準,得出不同的結論。去年11月,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發佈的報告稱,按照購買力平價標準,到2012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就能超越美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解釋說,去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年均市場匯率約為6.77,而根據PPP所得出的匯率卻是4.066元人民幣就相當於1美元。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實際市場匯率的差距可見一斑。這也是為何有些報告稱中國2010年GDP為5.87萬億美元,而有些報告卻稱中國GDP為10萬億美元的原因。

陳鳳英指出,如果按照市場匯率來計算,那麼2016年中國的GDP總量將是11.22萬億美元,美國仍然是18.8萬億美元。照此計算,中國的GDP超過美國要到2020年前後。

美媒:低估了美國的體制優勢

經濟研究機構環球通視的經濟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薩拉.約翰遜女士認為基於PPP的評估並不准確。她對美國之音說:「要評估商業機會,市場匯率反映出的GDP規模要比PPP更為準確。如果要瞭解人均收入和國民生活水平,PPP應該是一個更好的工具,但要用PPP來評估GDP的總量,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加里.施密特贊成約翰遜的看法。他表示,當年用PPP計算東德的GDP就出現了很大的誤差。柏林牆倒了之後發現先前的計算和實際情況差得太遠了。施密特認為,從長期看,自由市場制度的表現要強於『紅色資本主義』。

施密特說,2008年中國通過加大投資躲過了經濟大幅度滑坡的危險,但這些投資加劇了本來就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可能會給銀行造成大量的呆賬。政府主導的資本主義有它的優勢,但同樣有有危險,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後續動力不足的問題將日益突出。

施密特認為,人們對中國可能過於樂觀。經濟發展從來都沒有直線進行的。有順利的時候也會有困難的時候,關鍵是看這個制度的效率和靈活性。在這方面,自由市場制度對國家主導的壟斷經濟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IMF回應:不宜用購買力平價比較GDP

IMF發表聲明質疑阿倫茲如此演繹有關數據不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就是指任何特定經濟體系中,按當地貨幣實際購買能力計算的GDP。舉例說,美國民眾收入遠較中國人高,但同買1斤菜,美國人要花的錢亦高。

IMF稱,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並非比較國家與全球經濟的相對規模的最恰當原則」,它較適用於衡量本地經濟,而非國際比較;若真要比較,應用按市場匯率計算GDP來衡量。IMF稱,若按此標準,美國今年的GDP為15.2萬億,中國僅為6.5萬億;到2016年,美國增長至18.8萬億,中國僅為11.2萬億,「換言之,美國目前的經濟體系比中國大130%,到2016年仍比中國大70%」。

何為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以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也就是說,購買力平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決定於它們單位貨幣購買力之間的比例。舉例說,在美國買一個漢堡5美元,而同樣的漢堡在中國需要2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在買漢堡的時候,2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和5美元相當,這時候人民幣對美元的購買力平價就是4比1。

相關新聞
【新紀元】中美貿易的最新較量
曹長青:「瑞典模式」再次成為樣板
「中國是美國最大債主」的誤區和陷阱
美收量化寬鬆政策 匯率戰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