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在藝術中昇華(二)

藝術與道德面面觀
作者: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氣: 13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續前文

藝術與道德息息相關

藝術與道德的關係,還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 創作者本人的人品如何;
• 藝術的題材是否合宜;
• 藝術的技法體現的美德;
• 什麼樣的藝術能使人昇華、淨化,道德回升。

1. 誰創作?

創作者是藝術創作的中心,其本身的狀態極其關鍵。首先,創作者的品質和修養會反映在作品中:畫如其人,柳公權也說「心正則筆正」。在此不妨比較顏真卿與宋徽宗的字體,前者端正敦厚,符合史上對顏真卿「立朝正色、剛而有禮」的描述。而瘦金體雖然飄逸俊秀,但是鋒芒逼人,有風流輕佻之態,顯然藝術家性格而不適一國之君。又如莫札特和貝多芬的樂曲,就像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一個天真喜悅,純善純美;一個氣勢雄渾,坦蕩光明。

其次,藝術家創作當下的心態和情感會直接流露在作品上。

如蘇軾的《黃州寒食帖》,是作者被貶黃州,寒食節惡劣氣候中抱病卻心繫朝廷,有感而作的;筆劃中抑揚頓挫隨著心情起伏,一個滿腔熱忱卻難伸其志的蘇東坡活生生仿佛就在眼前。

又如顏真卿的《祭姪文稿》,是為了祭祀安史之亂中寧死不降的族兄顏杲卿和侄兒顏季明而作的。從開始的筆墨凝重;隨著激憤之情逐漸高揚,行筆加快,塗改、枯墨之筆頻現,此後筆勢漸次跌宕,最後幾乎肆意塗抹,不成行列;其對親人的痛惜和對奸佞叛徒的憤恨躍然紙上。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善畫聖母子像,他筆下的聖母容貌秀美,慈祥端莊。畫家畫神的時候帶著崇敬心態,作品自然純淨無邪。然而拉斐爾畫自己情婦時,多少帶著人的七情六慾,畫面就顯得甜膩庸俗許多。

在中國古代,畫家把修養和創作合一,認為創作時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畫面。北宋郭熙的畫論《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論述就可見作者作畫的嚴謹態度:「凡一景之畫,不以大小多少,必須注精以一之,不精則神不專;必神與俱成之;神不與俱成,則精不明;必嚴重以肅之,不嚴則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則景不完。故積惰氣而強之者,其跡軟懦而不決。此不注精之病也。…」其子郭思的敘述也能得到同樣的印證:「思平昔見先子做一二圖……凡落筆之日,必明窗淨幾,焚香左右,精筆妙墨,盥手滌硯,如見大賓,必神閒意定,然後為之。」郭熙之所以成為北宋山水名家,實非僥倖。

2. 創作什麼?

• 藝術的題材會影響藝術家自己。為了忠實地表現題材,畫家往往用心去理解、去模擬,不自覺地投入其中。如畫神時心態純淨而神聖,畫魔鬼時心態凶殘、面目猙獰;一如演員的揣摩角色。畫高山大海時心胸超然開闊;畫田園鄉居時平和悠閑;畫美女時多情憐愛,畫悲劇時沉重嚴肅……也就是說,美好的題材對畫家精神狀態多有正面影響,如果經常描寫負面題材,則可能對藝術家產生不良後果。如浪漫主義畫家傑里柯為了描寫船難作品《美杜沙之筏》,特地去殯儀館停屍間大量「寫生」死屍作為素材,不久出現精神耗弱,身體也每況愈下;在休養期間又畫了許多精神病人,最後在騎馬意外後的病痛交加中死亡。西班牙畫家哥雅在暴君獨裁環境,對時代感到絕望,畫作中不時地表現出恐怖、荒謬、殘忍的景象;筆觸與色彩也顯得陰鬱,畫家最後在幻象與陰影的糾纏中度過餘生。

還有一些現代藝術家為了找尋靈感而吸毒、縱慾……畫的內容也是頹廢、幽暗的東西。惡性循環的結果,許多藝術家身心狀態並不健康,甚至有吸毒死亡的,如Basquiat。

• 藝術的題材或內容也會影響觀眾。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接觸到什麼,腦子裡就不自覺地裝進什麼。特別是長期接觸後,更容易吸收、同化,習以為常。所以「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尤其藝術的感染力強大,觀眾耳濡目染之際,受到潛移默化,易產生仿效作用。

例如美國的暴力電影風行一陣之後,校園開槍掃射濫殺的情況大增;台灣熱門國片《艋舺》雖獲得大力推崇,但也出現了大家不願見到的後遺症:青少年鬥毆事件增加。很多性犯罪者都是因為色情片看太多,控制不了自己的慾望。如果藝術展現的是色情、暴力、變態等不正確的價值觀,對社會風氣必然有負面的示範作用。

善行善念帶來正面效應的範例也有不少:例如台灣賣菜老婦人陳樹菊長年捐出微薄收入幫助他人的義舉被報導後,許多台灣慈善機構收到的捐款普遍增加。另外,《生命科學》(Life Science)報導的一項實驗顯示,看到他人善舉而深受感動者,日後也可能同樣行善。

藝術能善化人心,更是不爭的事實,如莫札特純善與純美的音樂不但具有療效(著名的「莫札特效應」),還能降低犯罪率。而米開蘭基羅的壁畫《最後審判》完成之日,教宗看到末日審判的嚴格無情時,禁不住跪下祈禱,說:「主啊!請不要在末日時判我有罪!」

3. 正統技術和觀念也體現美德

• 基本功要求理性、耐力和專注:任何一項正統藝術都要求真才實學的基本功;而基本功的養成,則需要長期刻苦的磨練,要求耐力、專注等品質才能煉就真功夫。如西方美術的寫實技法,講求對物象理性觀察與分析,勤懇不懈地反覆練習;是一絲不苟的求真的態度,也是人類虛心學習、尊重造物的體現。

• 東西方傳統藝術的美學觀,也體現出完整、賓主、秩序、均衡、和諧等:從布局、造形到用色,一如人類社會的倫理關係、既以整體大局為重,也照顧了個體細節,就像一個有機生命一樣,每個部分發揮各自功能,又能協調一致。

• 多層次完成,溫和浸潤:許多正統的繪畫技法,如西方的油畫、蛋彩畫,或如東方的工筆畫,經常需多層次上色完成。以達芬奇擅長的「暈塗法」(Sfumato)為例,顏料多達30層,厚度加起來卻不足40微米,只相當於人體頭髮的一半。繪製出來的人物自然逼真,容貌表情細致不可捉摸。中國傳統的工筆畫講「三礬九染」,在上礬的紙或絹上用淡色或淡墨反覆敷染,每染數層色彩後補上一次礬水,如和風細雨地層層浸潤、相溶,是耐心的、溫潤的,畫面看來細膩精微,深刻而自然。

• 中國人把藝術和修養結合,書畫中一筆一劃都有講究。說到這我想起一件趣事:一個法國朋友曾經告訴我她學過中國書法,但是不明白為什麼一開始老師要他們畫一根一根的「骨頭」。練過毛筆的人或許會會心一笑,因為練習基本筆劃「一」字時,落筆起筆就要學會藏鋒、迴鋒(初學者反覆練習時看來就像一根根「骨頭」一樣),意思是要敦厚內斂,不露鋒芒。同樣的,中國繪畫的用筆、用墨也講究中庸、淡泊、平和、內斂、敦厚,偶有飛白枯墨,也是應物象所需,絕不狂亂放肆,焦躁輕浮。而這種如君子般的品德涵養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從做人延伸到所有藝術,包括繪畫、音樂、詩文、器物造形等無一例外,成為審美的一部分。所以古人以琴、棋、書、畫修身養性,自有其道理。

可能有人認為,藝術中只表現美好與正面的東西,是不是太乏味了?如果藝術都是內斂、平和的,會不會太壓抑了?慾望、惡念也是人性中真實存在的部分,為何不能表現呢?

其實,藝術中表現的善惡對比、正邪交戰,愛恨情仇的題材裡就包括了人性的負面元素,足以將戲劇張力發揮到極致。重要的是它能發人深思,記取教訓或帶來希望,仍然是正向的啟發。

另外,我們相信人性本善,真正的「道德」來自於人與生俱來的善良秉性,並不是外加的束縛。只有在人心已經放逸、「自我」已經盲目膨脹了的時代,才把道德視為對人性的約束,才會想要挑戰道德尺度而不自慚。其實一個藝術家創作什麼題材,選擇什麼表現手法,就是他人品特質的展現,是創作者的意願,就像人要為善或作惡,是自己的選擇。

不要忽視善的力量

但我們還是希望提醒大家:不要忽視善的力量。目前的科學領域也已經開始研究並證實了精神對物質的巨大影響。日本江本勝博士對水結晶實驗研究,說明良善的信息能夠使水產生結構完整而美麗的結晶;而惡意或負面的信息則無法生成或破壞水結晶的結構。對水如此,對其它物質或生命作用應該也是一樣的。

心理學家大衛‧R‧霍金斯(David R. Hawkins)在其著的《Power vs. Force》中也證實:善惡有不同頻率。人的身體會隨著精神狀況而有強弱的起伏。霍金斯把人的意識映射到1~1000的範圍,任何導致人的振動頻率低於200(20,000Hz)的狀態會削弱身體,而從200到1000的頻率則使身體增強。例如,誠實、同情和理解能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改變身體中粒子的振動頻率,進而改善身心健康。相反的,邪念會導致最低的頻率;當人腦中想著下流的邪念時,自身就在削弱。漸高依次是惡念、冷漠、痛悔、害怕、焦慮、渴求、憤怒、怨恨、傲慢,這些精神狀態造成的頻率都在200以下,對人有害。信任是中性且有益的,頻率在250左右。再往上依次是溫順、樂意、寬容、理性、關愛和尊敬,喜悅、安詳平靜在600,開悟(enlightenment)在700~1000。

這些論述也間接證明了用善念創作美好、正向意義的藝術作品確實是利己利人,造福大眾的;也只有這樣的藝術真正令人昇華。

結語

追求善與美是每個人的天性。美好的藝術不僅令人愉悅,而且令人嚮往光明、嚮往高尚的心靈境界,體驗到神聖,甚至觸及到永恆的真理。舒曼說:「藝術是在人黑暗心靈投射的一道光明。」帶著正念、善念創作,不僅能讓藝術家自我提升;創作出的正面題材,更能教化社會、利己利人。這同時是藝術創作者、經營和推廣者、和美術教育者必須銘記在心的社會責任。@*#

責任編輯:鄭之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正值中國新年之際,飛天藝術學院加州分校從美國西部學校認證協會(WASC)喜獲消息:學校的初始認證申請經嚴格檢驗後獲得批准,現已被正式列入准認證學校的名單之中。WASC是美國教育部認可的、西部最權威的認證機構。加州飛天學校開校不到一年即取得WASC初始認證,真是奇蹟! 這不僅證明該校在建校宗旨,師資力量,學習環境,教學資源及教學質量方面都有了可靠的保證,而且也給全校師生極大的鼓舞,更讓家長充滿信心。
  • (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孟憲騰台灣嘉義報導)2011年3月29日,虎尾科技大學多媒體設計副教授及藝術中心主任廖敦如全家前往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觀賞神韻國際藝術團演出。廖敦如感動地說:「特別感動演員對中國古典舞的詮釋,在男舞蹈演員的身上我看到陽剛跟力與美的結合;在女舞蹈演員的身上我看到是一種溫柔跟婉約一股清新與脫俗,這都是其他舞蹈表演所沒有的部分。」
  • (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嘉義報導)神韻國際藝術團3月30日下午在嘉義第二場的演出,觀眾依然大爆滿,熱情不減。第一次偕同夫人觀賞神韻演出的國畫大師張善靜興奮的表示:「節目不但非常好,而且令人感動,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好的節目,神韻是以藝術形式在救度眾生,每個節目都有一股強烈的氣機貫穿在裡面,每一幕氣勢都非常的好,並把整個節目的神韻展露無遺,是個非常高水準的演出。」
  • (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玉泉扶輪社創社社長黃威洋與30位扶輪社友共同觀賞了4月1日臺北神韻國際藝術團的首場演出。他興奮地表示:「看神韻演出,啓發我的藝術創作的靈感,對未來的創作很有幫助。讓我們觀看的人滿載而歸,看得真的是滿心喜悅!」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將於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帶領觀眾跨越古今東西的時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經典雋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