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谿穴【認識實用穴位】
一、太谿穴
太谿穴屬足少陰腎經俞穴,五行屬土,腎脈氣匯聚於此,為回陽九針之一,也是九針十二原的要穴。本穴在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旁凹陷處,形如山谿,故穴名太谿,別名呂細。
二、太谿穴功用
1.診生死:久病重病後,欲知藏氣生命力強弱,必診此穴脈,稱為太谿脈,應手脈軟弱無力,肉陷無彈力,大限不遠,難治難救。
2.治呃逆:本病為胃氣逆,如果是虛證,久病重病的呃逆,按太谿穴降其上逆之氣。
3.治眩暈:因耳源性,內耳迷路不平衡,及腎精虛所致者,灸本穴。
4.治牙痛:牙為骨,腎主骨,遠端療法,按對側。左牙痛按右太谿,或用灸法。
5.治咳嗽:配合合谷穴,尤其適合咳嗽就滲尿的症狀。
6.治憂鬱症:配合三陰交穴,可以調理內分泌失調情況,此外對於默默不說話,整天昏沈嗜睡者有幫助。
7.治飛蚊症: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本穴補腎水可促進眼部循環。
8.治咽喉痛:腎為水臟水府,本穴可清熱、止痛。
9.治不孕症:本穴為腎經原穴,經氣血在此留住,可強腎利生殖。
10.治性泠感:本穴有調整內臟穩定神經作用。
11.治膝內側痛:膝內側為腎經所經過,本位可調虛實,通經活絡。
12.治腎虛腰痛:適合時常隱隱約約的腰痛,無受外傷的舉重或運動後遺症。
13.治遺精陽痿:本穴可補因腎精虧損的遺精虛證,也可瀉因相火過盛引發的陽痿。
14.治更年期性交痛:更年期陰道乾澀行房痛,本穴有補腎水滋陰作用。
15.治前列腺發炎或肥大:此病療程長,多有腎虛現象,本穴可補腎水腎精。
16.治小兒驚癇麻痺的特效穴:小兒病多有先天腎氣不足之象,本穴可調補腎氣。
三、太谿穴取穴
在腳內踝後五分,與跟骨筋腱之間凹陷處。
(本文作者為明慧中醫診所院長)
更多:公孫穴【認識實用穴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