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藝文薈萃】

淺談氣韻

劉平衡
font print 人氣: 258
【字號】    
   標籤: tags:

南齊謝赫把繪畫的最高境界,稱之為:「氣韻生動」。骨法用筆還在其次,然而「氣韻」是什麼?大家多不知道,我以為好比人的外表,氣質最為重要,我們說某人的氣質好,並不一定說她長得漂亮,漂亮和氣質相差甚遠。因此有些女孩追求漂亮,畫睫毛、擦口紅、塗指甲、穿好看的時髦服裝、染頭髮…,結果倒不如一位樸實的少女,只求其韻味,這是最高的境界。

然而人的氣質和畫的氣韻都不能強求而得,我們常常看選美,有些女孩過份打扮卻適得其反,當然有些人是天生麗質,但是適當的修飾比過份打扮是好的。但是畫的氣韻又從何而得,有沒有天生有氣韻的畫家沒了氣韻又如何去追求哩!

簡單的說,氣韻是發自畫家的內心,由內心傳之筆端,它沒有一定的格式,所以繪畫,必須靜心、養氣,修身…才能脫去俗氣,俗氣脫去自然高雅之氣就會多起來。為了達到此境界,古人常教導我們要多看、多讀、多反省。多看是常常看名家的畫、看古人的畫、看自然界的山水和實物,看古人的畫可從畫冊中欣賞,更可以去博物館欣賞,台北的學畫人最幸福,故宮近在眼前,我們每月看一次也不費多少是,要知道中國有多少水墨畫家沒見過故宮,讀畫冊也很方便,中央圖書館藏有古今名家畫冊,大家都去參觀了嗎?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山、真水、遊遍大江南北,自然心胸寬闊,畫起畫來自然增加了生動。

多讀就是多讀書,不一定讀畫論,任何書都可以讀,讀書讓你長知識、長智慧、長人品、長境界…,讀書讓你成為文人畫家,有氣質的畫家。

多反省又是什麼哩?就是時時要在內心探討、去推敲、去研究…,不要只顧死畫,不停的畫,畫成公式,十年如一日,三十年不變,這就不好了,會被人說是沒有思想,沒有思想的畫嚴格說起來就是不負責任的畫家。

古人中有許多有氣韻的畫,如元朝獨倪雲林,人稱不食人間煙火,其實他的畫就是沒有火氣,好像出家脫俗的方外,煙火不食,只吃些青蔬、野果,那樣地脫俗,這種境界我們是追求不到的,但是我們在心中存有那種境界,作為我們的目標去進行。如四僧中得八大和石濤,一個是墨韻的脫俗,一個是筆韻的超脫,都是我們的目標。


元,倪瓚,容膝齊圖,軸74.4×35.5cm,紙本水墨(圖片:藝文薈萃提供)


元,倪瓚,疏林圖69.8×58.5cm,紙本墨畫(圖片:藝文薈萃提供)


元,倪瓚,松林亭子,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片:藝文薈萃提供)

八大以畫花卉,翎毛為主,以淡墨為主,他作品中的墨色高雅脫俗,我曾經在古人畫冊中提到,墨色如添點籐黃,也可達到一樣的目的。


清,八大山人,仿倪山水圖177x93cm,紙本設色(圖片:藝文薈萃提供)


清,八大山人,荷花雙鳥圖,軸,上海博物館藏(圖片:藝文薈萃提供)

石濤的山水畫是從自然觀察而來,是脫俗的,其用筆沒有一定的格式,因為明代畫家發明皴法,各家都規定自己的法則,各守門派,石濤打破了這個法則,自稱胡天胡地沒頭沒腦皴,其實是自然界對象是什麼形象,我就用什麼形象筆法去畫它,所以皴在他來說只是筆法而已,而不是家法傳授的皴法。


清,石濤,黃山圖,紙本墨畫,納爾遜美術館藏(圖片:藝文薈萃提供)


清,石濤,山本立軸,紙本設色77.5×52.1cm,1704年作(圖片:藝文薈萃提供)


清,石濤,長干風塔圖230x99cm,紙本水墨,1699年作(圖片:藝文薈萃提供)

他們三人都給了我們有氣韻的畫家的典型目標,值得我們追求。

文章圖片提供:藝文薈萃第七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彰化縣文化局即日起至11月14日,在文化局四樓畫廊,舉辦美術家接力展--許文融創作個展。展出許文融的複合媒材、水墨及雕塑作品24件,歡迎喜愛藝術的民眾,踴躍欣賞。
  • 近日偶讀傅心畬先生「山居遠望」詩畫作品:「晚天風雨近黃昏,野水明沙到客門,行盡白雲溪上路,遠林紅葉幾家村。柳陰誰繫木蘭橈,遠望長天正落湖,兩岸霞明沙似雪,蘆花歸雁雨蕭蕭。」心中有感文人畫者俯仰天地,放懷於山水間,以筆墨詩文咀嚼胸中千壑,遠觀白雲行無盡,歸雁蘆花飄,近看流水村家閒,沙岸柳蔭迴之山居歲月,清景無限,詩意間流竄一種思古悠情,讓觀者同遊文人筆下的畫境,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想空間中得到一種舒展。
  • 南北朝齊時的謝赫,是當時鑑賞的大家,他由佛畫的創作理念中,歸納了人 物畫品評的法則,六法的首條「氣韻生動」,指人物內在的神氣涵蘊於畫面,而第二條的「骨法用筆」,我們可以分二個層次來解釋。骨法依漢書中的說明,是指相法,人物的貴貧良賤,可由相法上判別,所以專工人物的大家,多少對相法略有涉獵。但「用筆」則指線條,所以骨法用筆二者合在一起時,應解作以線條 結合出衣著線形的結構。自古及今,人物繪畫大都應用於政教,謝赫便曾道及:「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生沈,千載寂寥,披圖可見。」唐畫多見於寺壁,唐 人張彥遠在所著的歷代名畫記一書中,忠實地記述當時長安、洛陽兩京畢壁畫之盛及名家創作狀況,更開章明義地說明:「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
  • 龔賢(1619-1689),字半千,號野遺、半畝、柴丈人、清涼山下人、鍾山野老等,大約明亡以後又名豈賢,江蘇崑山人,十一歲時隨父遷居金陵(今南京),所以不少史料稱他是南京人,為清初文壇知名的詩人;又長於山水畫,用墨濃郁蒼潤,居清初畫壇「金陵八家」之首。他的字「半千」,寓有「五百歲一賢者生」之意;號「野遺」,乃是「野有遺賢」之意。有《香草堂集》、《畫訣》、《柴丈人畫稿》、《龔半千授徒畫稿》等及書畫作品傳世。龔賢作品的畫面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特出於時代潮流,所謂「寓安於奇」,此與其身處明末清初動盪不安的時空背景環境有極大的關連。
  • 藝術教育,來自大眾生活審美價值與歷史傳承知識的認同。換言之,它不能忽視文化體的繁衍,也不能失去現實的社會活動,在精神興物象感應上,如何達到美學所闡釋的藝術創作,是值得說明的。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將於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帶領觀眾跨越古今東西的時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經典雋永之美。
  • 炎炎盛夏,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