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的孩子被說成是線民,害得她不願意上學了……」淑萍秀氣的臉因為苦惱而眉頭深鎖。原來她的孩子——桃桃,在學校被同學逗弄,桃桃謹守著媽媽的交代:「被同學欺負要去告訴老師」的原則,結果她變成同學眼中的「抓耙仔」了。
淑萍說:「沒有逗弄他的同學竟然也一起加入戰場,桃桃已經變成公敵了。班導師也只是把小孩叫到面前來,告訴他們別這樣,可孩子們私下還是沒改變啊!」現在的孩子因為生活空間的縮小,親族之間的人際互動也明顯的減少,同學的關係變得更重要起來。可是往往也因為倚重的比例大了,處理不好的時候,反而更容易引起衝突。於是我跟淑萍說了個真實的故事。
志芬的老大多多在剛上小一的時候,也曾經很生氣的回家告訴媽媽,他在上課時被同學阿柏拿著鉛筆戳身體。「他老是這樣講不聽,我明天不想去學校了。」志芬看著多多嘟起來的小嘴,不動氣的跟她說:「原來發生這樣的事情啊,是哪個同學呢?」聽起來阿柏是個好動又容易忘東忘西的孩子,多多借阿柏鉛筆用用,沒料到他竟然拿著鉛筆就動起手來了。
志芬用像發現新大陸的驚訝表情跟多多說:「啊!我發現了阿柏心裡的祕密了,」這句話引起了多多的注意,多多嘟起的小嘴變成了好奇的大口。「我想啊,他的祕密就是他發現了好同學,想跟他交朋友。只是,他才上小一,可能在家裡也還沒有機會學到交朋友的方法。」「所以,他用鉛筆戳我,是希望能跟我變成好朋友嗎?」
這個聰明的媽媽說:「那是當然的囉,你想想看,從小多多就是最愛幫助別人的了,……」志芬細數了幾件多多的往事,幫奶奶拿菜籃,幫鄰居伯伯開電梯門,說故事給弟弟聽等等的助人本事。接著,志芬下了個結論說:「這麼好的孩子哪個不想跟他變成好朋友呢?」多多聽著聽著也高興了起來,就跟媽媽說:「我懂了,那麼我就把他當好朋友啦!」至此,志芬的心中早已規劃好星期假日將邀請阿柏和其他小朋友與他們的家人到家裡來玩一玩。
「從這樣的家庭互動中,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可以在大人的督導下,讓孩子們互相學習優良的行為與互動模式,如此一來,不但消弭了怨氣也增進了友誼。」淑萍聽我講完後亮著大眼睛,充滿希望地說:「原來如此!老師,我知道自己太緊張了,一聽到孩子被欺負,一股怒氣就往腦門上衝……」現在的淑萍也將回去跟桃桃規劃如何在家裡開一個派對,「邀請班上的每一個同學來家裡一起動手包水餃,老師,不是有句話說:『不打不相識嗎?』」
淑萍這次可是下了決心,實踐「不動氣才能輕鬆當媽媽」的行動。看著淑萍茅塞頓開的表情,我想桃桃不但多了好多朋友,也找回一個笑容滿面的秀氣媽媽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