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成語典故:囫圇吞棗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69
【字號】    
   標籤: tags:

曾經有位僧人問一名叫趙州的和尚:「是否曾親眼見過當代出名的南泉大師?」趙州回答說:「鎮州生產大蘿蔔頭」。聽了趙州的回答後,這位僧人自覺無趣就走了!但是趙州此番回答,若是換做傳入有智慧的人耳內,那就不一樣了。鎮州出產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不正如趙州這名和尚會去參見南泉大師一樣,也是沒有什麼好問的嗎?

這件事就像曾經有僧人問過九峰和尚:「您是否親眼見過延壽和尚?」九峰一句話便回答:「你認為山前的麥子成熟了沒?」

這兩個問答聽在有智慧的人耳裡,可以細嚼慢咽,回味無窮;若是聽在沒有智慧的人耳中,可能就會像把棗子沒有咀嚼,整個吞下肚,絲毫沒有趣味。

後來原文中的「渾侖吞個棗」就演變成我們今天所說的成語「囫圇吞棗」,用來比喻理解事物非常的籠統含糊、不求甚解。

--轉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