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人論敦親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 ,

敦親,從狹義上說就是厚愛父母雙親,從廣義上說可以包括兄弟友愛、夫妻和睦等倫理道德行為。儒家把「齊家」作為「治國」的前提條件。《周易》說:「正家而天下定矣。」《禮記》說:「家齊而後國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崇尚的家庭倫理準則,是人們應該信守的道義原則。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可憐的父母啊,生我養我是多麼辛勞。這是《詩經.小雅.蓼莪》中專門抒發兒子對父母懷念之情的詩句,反復敘述了當年父母怎樣勞苦的撫愛關懷子女,而今,父母老了,怎樣才能報答二老的恩情呢?

除了這首較早談及孝敬父母、懷念父母的詩,儒家經典中還有《孝經》一書,足見古人十分重視「孝」這一傳統道德,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好傳統。「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愛自己父母的人,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這樣就會促成人際關係的和睦。

孔子說:「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大意是侍候父母,能做到盡心竭力。儒家把孝悌忠信作為做人的基本準則。孝是孝敬父母,悌是敬愛兄長,忠是忠於國家,信是做人要講信用。孝是放在第一位的,古有「百善孝為先」一說,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家庭和睦,進而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這也就是「家和萬事興」、「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所在。

但是厚愛也不是無原則的,春秋時期的晏子說:「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晏子對齊景公說,只要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家庭就會和睦,社會就會按禮儀之道正常運行。做父親的要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同時一定要重視教育;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但在必要時應對他們進行規勸。和睦的家庭是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

敦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我們從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名句中可以領略厚重的親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這首〈遊子吟〉,描寫了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衣服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母愛就像春天裏的陽光對待小草那樣無私和偉大,永遠也報答不盡。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shown)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才能臨財不貪,臨難不屈;才能謙和退讓,取捨有度。無論是個人修養,還是民族氣節,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
  • (shown)古典詩詞中的山水意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使有限的物像有了無限的意韻,品味其獨特的審美意蘊,感悟詩中所昭示的深刻道理,使人領悟到傳統文化之深之博之美,使人獲得對宇宙、人生的理性認識和勵志生命的人文品性。
  • (shown)古人遵守諾言,言行一致,對於一句交託的話,能做到終身不忘,而真正成為良知、正義、感恩的人。踐約守信是誠實做人的核心,是為人處世道德標準的要求,是對自己良心的忠誠和對他人的負責。
  • (shown)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構造簡單,但音色醇厚深沉,柔潤和順,樂音體系完整,可謂「大繁若簡」,簫歷經千年,見證著華夏文化的歷史悠悠。
  • (shown)包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無私的氣度和博大的胸懷,是一種智慧和境界,這種境界源自於人的道德修養,來自於人的內心「善良、慈悲、仁愛」的自然流露。
  • (shown)中國古代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這四項發明,對整個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其深遠的歷史影響,是其它的文明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 (shown)四大名著作為藝術作品而言,能夠打動人心的不僅僅是華麗的文辭和精彩的故事,隱藏在故事背後的真實才是真正能觸及到人心最深處的,也是人內心感到親切的原因。
  • (shown)中國畫以其深奧的內涵,獨特的線條筆墨,嚴謹的藝術法則,千百年來影響、震憾著世界文化藝術。藝術又直接反映了當時人類社會的道德觀念及發展方向,真正的藝術又可激發人們對正信,正念的追求,可見藝術對社會的發展方向及人類精神信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 (shown)這個世界是變化的,而千變萬變只有不離開自己位置的變才是順利的,才能夠「吉,無不利。」而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和控制、平衡著這種變化的因素就是相生相剋的理。「位」被相生相剋所制約、平衡著達到了「和諧」的秩序。
  • (shown)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是根植於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土壤之中,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民族音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