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聖傑若姆在閱讀》(Saint Jerome Reading in the countryside)
A、
B、評析:
聖傑若姆約於西元三四三年生於今日的克羅埃西亞(Croatia)。他是個通曉希伯來文、希臘文與拉丁文的學者,在受洗為基督徒後,曾先到敘利亞曠野中修行。西元三八二年,聖傑若姆在教宗請託下,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將希臘文的《聖經》翻譯成拉丁語。因為譯經的貢獻,使聖傑若姆特別受到「文藝復興」期間「人文主義」者的偏愛,而在威尼斯以聖傑若姆為主題的畫作也深受贊助者的歡迎。
在此畫中,聖傑若姆和隨侍在旁的「獅子」只佔右下角的一個小範圍,前者呈現出一派內修的、靜定的、沉思默讀下的精神狀態。傳說中傑若姆曾為獅子拔刺,因而馴服了它,因此聖傑若姆的馴獅也代表征服自身魔性與深層慾望的絃外之音《註1》。在曠野中修行的他,早就堅持透過一連串的「忍辱」與「犧牲」,達到崇高的宗教境界。樸拙的荒野景致中,暗藏了自然界永恆的秩序與生機,呼應著聖傑若姆頓悟生命本質後的虔誠。貝里尼詳盡精確描繪自然的一切,但仍不忘記適切地表達宗教性的寓意,例如岩石表面閃耀著意味神聖的光芒;山石的堅硬也象徵修行者堅定的意志;在畫面中心啃食樹葉的「白兔」其實才是真正的焦點:牠代表了聖潔,也影射了聖傑若姆的超然物外;至於象徵肉慾的「棕兔」屈居下風,則顯示了聖傑若姆從「外在追逐」到「內在靜觀」的精神勝利。
《註1》:新柏拉圖主義的傳統命名為德謬哥;證據顯示德謬哥的觀念是由柏拉圖的《蒂邁歐篇》及《理想國》而來。
在《蒂邁歐篇》中,德謬哥是一位有著獅子形象的仁慈創造者(造物主/demiourgos),從先在的物質中創造了宇宙,卻無法擺脫靈魂中殘存慾望的迷惑。德謬哥亦被稱作「伊達波思」(Ialdabaoth)、「薩麥爾」(Samael,亞蘭文即盲目之神的意思)或「薩迦拉」(Saklas,古敘利亞文即愚蠢、無知的意思)。
4、《神聖的寓言》(Sacred Allegory)
A、
B、評析:
畫中前景的大理石平台上有著宗教人物,例如左方寶座上坐著聖母,平台之外有持劍衛道的聖保羅(San Paul),畫面右邊站立著被箭刺穿身體的聖施巴斯坦(San Sebastian)等,由此判斷,平台所代表的應該是天堂之所在,所以前景也是整幅畫面中最明亮的地方。貝里尼再一次將光與神聖結合,並且突破傳統,將天堂放置於畫面的最前端而非最高點。莫非他暗示著天堂可以近在眼前?只要是堅定信仰者、殉道者與像嬰孩一般純真的人(平台中央有正在玩耍的孩童)就可進入天堂。而平台與中景、後景的山丘有河流為界,象徵天堂是居於塵俗之外的。
不過,令人納悶的是:中景右方山路石梯下隱藏著一隻人頭馬身的動物,岩石上插置一個十字架的涵意為何?貝里尼將人頭馬(centaur)放置在黑暗處,象徵了人性之惡,但是岩石上矗立著十字架似乎也意味著:倘若人類能學習耶穌捨己為人的精神,就可以像凱戎(Chiron) 《註》一樣,雖有聲名狼藉的人馬外型,卻能發揮內在既有的善性與神性,就能走向光明,靠近天堂。
綜合前述內容推論,此畫中景所要表達的應該是人性的善、惡雙面性以及得到救贖的可能,至於遠景則是描繪一般俗世社會的生活樣貌。
《註》:相傳在希臘神話中,除了眾神之外,還有許多力量比神小、但卻比人大很多的半人半獸的神祇「人頭馬(centaur)」他們是一群帶著弓箭在山野間奔馳的野蠻種族。神話中的人頭馬,性情都很邪惡,個性粗暴、善欺瞞,讓人很難信任。
但是,人頭馬族群中,凱戎(Chiron)卻是與眾不同。根據希臘神話的傳說,凱戎是天神宙斯同父異母的弟弟,從小卻因為半人半馬的模樣而遭受排斥。不過,他並不因此自卑,反而努力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能,成為一位精通醫藥、射箭、文藝的專家。
凱戎最為後世所稱道的事蹟就是代替普羅米修斯 (Prometheus)受苦。普羅米修斯因盜取火種給人類而受到宙斯的懲罰,並用鐵鍊將他綁縛在山頂的一塊大岩石上,還派遣鷲鷹每天啄食他的肝臟,因為被吃掉的肝臟又會馬上長出來,所以普羅米修斯必須承受的是永無止盡的痛苦。
英雄海克利斯(Hercules)原本想找凱戎一起搭救普羅米修斯,不料在援救過程中,凱戎卻被海克利斯的箭所誤傷。此時凱戎想起宙斯曾對外宣稱,如果有任何具備不死特質的神祇願意代替普羅米修斯的位置受苦,那麼普羅米修斯就可以重獲自由。善良的凱戎當下決定犧牲自己,但也要求普羅米修斯必須隨身帶著一塊山上的石頭,以示對宙斯處罰的敬服。
凱戎的義行被宙斯知道後,宙斯不僅原諒了普羅米修斯,並將凱戎佩戴著誤傷他的箭的形象升到天空,變成了射手星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