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天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

林妍
font print 人氣: 231
【字號】    
   標籤: tags: ,

悠悠歷史長河中,少林寺這座古色古香、名揚中外的寺院歷盡滄桑,它曾經香火繚繞、鐘鼓齊鳴,十分鼎盛,但是它又經歷過眾多兵燹風雨的劫難,迄今仍然端坐在少室山下的樹林之中,可謂「深山藏古寺」,見證著中華千餘年的歷史。

「禪宗祖庭」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剎,因坐落在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位於嵩洛文明之腹地,經過千餘年的歷史沉澱,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時至今日,這座千年古剎仍盡顯芳華。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北魏是一個廣泛興佛的年代,當時印度僧人跋陀來到中原,很受孝文帝禮敬,嵩山少林寺即為其所建,因嵩山群峰交疊之形狀猶如蓮花,少林寺即為「花」中之寺。後來,達摩北渡長江來到嵩山少林寺,傳授禪宗,少林寺成為「禪宗祖庭」。

「天下工夫出少林」,少林武術於隋末開始名顯於世,即歷史上「十三棍僧救秦王」的典故。唐初,少林寺和尚13人,幫助李世民討平王世充,征戰中助戰解圍,立下大功,獲得朝廷嘉獎,廟內有一塊「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記述了這一段歷史,從此少林武功名滿天下。

少林寺也相應發展成聞名於世的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宋代,少林武術已自成體系,風格獨絕,史稱「少林派」;元朝,少林寺僧眾達2,000餘人,成為一座著稱於世的大佛寺;明代時,少林寺到達鼎盛時期,少林寺和尚還參與抗擊倭寇侵擾;清代以後,少林寺開始走向衰敗。

少林寺依山而建,中軸建築共為七進,即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方丈室、達摩亭和千佛殿,兩側還有六祖殿、緊那羅殿、東西禪堂、地藏殿、白衣殿等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這些建築大多是明清以後重建的。

山門即少林寺的大門,是一座面闊三間的單簷歇山頂的清代建築,門上懸一塊黑底金字的匾,匾上「少林寺」三字為清代康熙帝所書。大雄殿本應是正殿,全寺的建築中心,可惜1928年被石友三燒燬;法堂是存放佛經之處;方丈室是主持僧居住的地方,達摩亭位於方丈室的後邊,是一座小巧玲現的殿堂。

千佛殿又名毗盧殿,是少林寺最後一進建築,也是最大的建築。在梵語裡,毗盧佛就是釋迦牟尼,殿內有毗盧佛像,三面牆壁上有環繞的大型壁畫,是「五百羅漢朝毗盧」,創建於明萬曆16年。五百羅漢分列三層,身姿神態各不相同。殿中地面上有48個殿坑,是少林武僧們練拳留下的腳坑。

「碑林」是少林寺中極具特色的地方,「塔林」更是聞名遐邇。塔林位於少林寺的西面,是唐以來少林寺歷代住持僧的葬地,共250餘座,也是中國最大的塔林。少林寺中有名望地位的和尚死後的屍體都埋葬在這裡,在上面建造磚石墓塔。塔的大小不等,高低參差不齊,形狀各異,有四角、六角、柱體、錐體等,因人而異,據說塔的高度和造型標誌著僧人的地位和功德。

少林寺山門的後面,通往天王殿的甬道兩側,排列著數十塊碑刻,即少林寺「碑林」。這些碑刻多屬從唐代以後的作品,如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武則天的詩碑、吳道子觀音畫像碑、蘇軾畫梅碑和乾隆御碑等等,錯落有致地豎立在千年古樹之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是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閶門外楓橋古鎮,始建於南朝時期的蕭梁代天監年間,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曾名「楓橋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又改名為「普明禪院」。范成大《吳郡志》載:「普明禪院,即楓橋寺也。在吳縣西十里,舊楓橋妙利普明塔院也」。唐太宗貞觀年間,傳說聖僧寒山子者,曾「來此縛茆以居」,遂更名寒山寺。元朝以後,一直沿用寒山寺的用名。
  •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它集美學、力學、宗教內涵於一身,是人文景觀之匯粹,更被譽為世界一絕。其中,山西渾源縣恆山懸空寺、山西廣靈縣懸空寺、雲南昆明西山懸空寺、浙江建德懸空寺、河北井陘縣蒼巖山福慶寺等五大懸空寺較為著名。

  • 齊雲山位於安徽休寧縣城西約15公里處,因為峰巒常有雲霧瀰漫,一天白色,古稱白岳。山體赤如硃砂,燦似紅霞,是一處以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因與黃山南北相望,素有"黃山白岳相對峙,綠水丹崖甲江南"之稱。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與雲並齊",故名齊雲山。關於山名的來由,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 據史書記載,東漢永平年間的一個夜晚,漢明帝劉莊夢見一個金色神人,身上放著光芒,飛進了皇宮殿庭,令人心悅。次日,明帝召集大臣詢問夢中之事,有大臣傅毅回奏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山川震動,江河氾濫,晚上西方天空現出五色光華。太史蘇推測,這當是一位大聖人在西天誕生。這位聖人降臨人間是為了救苦救難,他的義理,一千年後就能傳入我國。
  • 素有「京都第一寺」之稱的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郊潭柘山的寶珠峰的南麓,距阜成門41公里,周圍由九座高大的、宛如巨龍的山峰呈馬蹄狀環護著,環境雅致,風景優美。它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
  • 臥佛殿大殿前簷的大匾上寫著「性月恆明」,殿內正面牆上的匾額上寫著「得大自在」。殿內釋迦牟尼的銅像身長5.3米,呈睡臥式,頭西面南,左手自然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頭,體態安祥自如。在其周圍三面環立的是其弟子,即十二圓覺菩薩像。這個場景表現的是釋迦牟尼在婆羅樹下涅磐前,向十二名弟子囑托後事。據元史記載,這尊巨型佛像是「用工七千,冶銅五十萬斤」才鑄造成功.........
  • 這被譽為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鐘」來自位於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的淨慈寺。淨慈寺又稱淨慈禪寺,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吳越王錢弘俶所建。錢弘俶一家世代篤信佛法,在其當政期間,為了「上為國家祝馨,下為民生祈福」,建造了 「慧日永明院」,即今天的淨慈寺。淨慈寺建成後,由當時的高僧延壽為住持。
  • 唐朝大中年間(847-859年),日本僧人慧鍔在五台山請得一尊觀音像回國。在歸國途中,船隻突遇風浪,並出現鐵蓮花阻止前行。慧鍔在向上天祈禱後,明曉觀音像不肯離開中國,遂在海中的島嶼普陀山白華頂南、嶺鷲峰下建院,供奉觀音像,時人稱之為「不肯去觀音院」。
  • 在浙江省的鄞縣五鄉鎮的育王山,坐落著素有「東南佛國」之稱的阿育王寺,寺內以珍藏有釋迦牟尼佛真身捨利及寶塔而聞名於世。
  • 宋時禪宗日益昌盛,天童寺也成為禪宗名剎。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賜「天童景德禪寺」匾額。此後,神宗與微宗多次召見天童寺僧人惟白詢問佛法,惟白被敕賜號為「佛國禪師」。此後,在正覺禪師任天童寺住持的30年間,天童寺走入中興時期,當時常住僧人上千。紹興四年(1134年),建成了「千佛閣」,後擴建成為東南第一大殿。嘉定年間(1208-1224年),天童寺被列為「禪院五山十剎」中的五山之第三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