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矯飾主義(十四):葛雷柯作品賞析(中)

鄭英男、周錦佩
font print 人氣: 255
【字號】    
   標籤: tags: , , ,

《紅衣主教肖像》 (Portrait of a Cardinal),1596~1600年,油彩‧畫布,171 x 108 cm;大都會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評析:

  在這幅肖像畫中,司掌「宗教法庭」審判「異端」的紅衣主教,深邃的目光正凝視著左方,緊抿的雙唇、濃鬚深眉,飽經風霜歷練的肅穆容顏與蒼白清臒的雙手,均透露出他對教會的奉獻與犧牲。主教身上穿著「虔誠」與「熱情」紅色外袍和內側滾邊的代表「貞潔」與「正義」的白色法衣。自上方沿著身前衣扣的一條垂直軸線,將外袍與背景一分為二,象徵了主教的天職與扮演的角色–「上帝之國」與「世俗之國」的神人媒介。另外靠金黃色掛氈的一側則呈現出深玫瑰色。突顯了樞機主教尊貴非凡的宗教地位。


《紅衣主教肖像》 局部

搶眼的紅色烘托出紅衣主教的面容,以及他那銳利的目光。被白色小衣領框架起來的臉部,隨著多皺褶的織物之光澤而顯出紋理。厚重的眼鏡,平添了幾許肖像畫中少見的寫實主義韻味。

《托利多的風景》(A View of Toledo) 1597~1599年,油彩‧畫布 121 x 109 cm, 大都會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托利多的風景》(A View of Toledo) 1597~1599年,油彩‧畫布 121 x 109 cm, 大都會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評析:

  對葛雷柯來說,托利多(Toledo)不僅僅是一個城鎮,更是他住了40年的神聖家園。葛雷柯在其他的畫中也經常改變或重複這個幻象。在這幅畫中,天空密佈著烏雲(象徵了人間的磨難與不幸),托利多(Toledo)的城堡、壁壘和高塔(象徵封閉中的自我、慾望與理性)高低錯落地起伏,顯現出鋸齒般的地貌輪廓。塔樓出現在背景的遠方,但是你可以看到即將升起的太陽會帶來了新的曙光(脫離封閉下的無知,迎向光明)。畫面中央偏左處有一座橋(象徵證悟真理必經的路徑),更有溪河(是塔古斯河Tagus,在此象徵心智與靈性)源自高地的城區在近處匯聚成池,河水是蜿蜒而曲折的(象徵追求心智與靈性的完美,是一段不斷淨化沉澱的修行過程,而它在本質上是充滿艱辛與險阻的)。在這幅畫中,托利多(Toledo)並非是一種裝飾性的背景,它本身即是一幅完整的風景。灰白黑相陳的天際展現出一個充滿宗教神秘感的托利多(Toledo),籠罩在綠色和虛幻的光線下,城垣、高塔和建築物密密麻麻地排列開來,畫中的景物有一種如煙霧般向上「升騰漂浮」的神聖感。

代表「大地」,象徵「豐饒與生機」的綠色和象徵「熱情」黃、褚兩種基本顏色交錯混雜,主導了整座山巒。黃褚色的山巒散發出螢綠色的光,散放著積極的能量,右上方原本陰暗的城鎮輪廓也在天際銀光的潑灑輝映下,透著神秘的亮藍色光暈–黑暗之後第一道黎明的曙光—令人聯想到戴奧尼索斯(Dionysius)曾將基督耶穌比喻為天父耶和華的「第一道光芒」,葛雷柯自己就收藏了兩冊戴奧尼索斯的作品。

葛雷柯的藝術目的是要激發出一般人的宗教熱忱,將精神提升到超越「世俗感官認知」的世界之上,所以常將「超自然的視覺經驗」化為精確的形象,呈現出物質璀璨光芒的靈性。這裡更加證明瞭「宗教狂熱」、「新柏拉圖主義」、「威尼斯畫派」的光影運用與「拜占庭藝術」對葛雷柯的多重影響。

《潔淨聖殿》(The Purification of the Temple) ,1600年,油彩‧畫布,106 x 130 cm,國家畫廊,倫敦,英國


《潔淨聖殿》(The Purification of the Temple),1600年,油彩‧畫布, 106 x 130 cm; 國家畫廊,倫敦,英國

評析:

  葛雷柯在他不同時期所創作的作品中,常選用基督從所羅門聖殿(the Temple in Jerusalem)中,驅逐商人的這一個主題,象徵「反宗教改革」時期的「道德復興」。葛雷柯大膽地運用色彩,甚至用變形扭曲與對角式的線條構圖強化了人物肢體的戲劇性與動感效果。

  在這幅畫中,基督占據了畫面的中心,右手揚鞭,正要揮打商販,因為聖殿竟淪為買賣祭祀用牲品與兌換貨幣的地方,冒瀆神明的小販們只好扭動躲避著以保護自己。畫面右側是耶穌的門徒,似乎是在觀察眼前發生的事情:一組由前景的兩人組成,一人半蹲跪著,另一人俯身對他竊竊私語;另一組由右後方步出聖殿的四人組成,正在議論紛紛。葛雷柯巧妙地利用了建築物的結構,畫面的背景是兩個拱門,基督位於中央拱門的框架內,與遠處的城樓形成縱深透視的關係,製造了空間的開闊感,也強調耶穌的主體地位。後方湛藍色的天光襯托出耶穌的聖潔。畫面左上角的壁畫則巧思地呈現出亞當、夏娃被上帝逐出伊甸園的主題,呼應畫中商販與法利賽人也是因「利慾薰心的原罪」,污染了天父的聖殿而遭耶穌喝斥驅退,《新約.馬太福音》寫著耶穌怒吼著說:「我的家應該是祈禱的聖地;但你們卻讓它淪為賊窟」-- “My house shall be called a house of prayer; but you make it a den of thieves.” 《Matthew 20》。畫面右上角則呈現《舊約聖經》中亞伯拉罕準備手刃獨子以撒,燔祭給上帝的故事,藉以突顯上帝遣派人子耶穌為世人犧牲,是人類罪愆獲得救贖的根源,因此敬神、愛上帝是每一位基督徒責無旁貸的天職。

  就像葛雷柯的其他作品一樣,畫面中的人物被拉長了,因身體的扭曲而變形,他們的手臂絕望、癱軟地高舉著,有效地突顯了畫面正中央基督的「堅定」與「威儀」。@*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矯飾主義」(Mannerism,中國大陸譯為「風格主義」)一詞源出於義大利語“Maniera”,原意為『手法』,引申為藝術的『風格』。而「矯飾主義」名詞的正式出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德國藝術史家海因裏希.沃爾夫林(Heinrich Wölfflin)便首先提出,形容義大利在十六世紀時,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藝術史家們對此一名稱有過許多的爭論,後來泛指文藝復興晚期(大約1550年-1580年),以佛羅倫斯、羅馬、和曼圖亞(Mantua)為中心發展出的一種藝術潮流。
  • 喬治.瓦薩利(Vasari)在其《藝術家列傳》一書中表示:「『風格主義』者以他們自己的理念、敏銳和角度來追求極致純粹的「美的典範」,而不再滿足於前人只專注於模仿不完美的現實世界。」只是「矯飾主義」種種隱晦的表現手法(神話的、象徵的、寓言式的),往往製造了與觀畫者之間距離。十七世紀的理論家貝洛裏(Bellori)在其《畫家的生命》一書中則抨擊「矯飾主義」為「以矯飾,而非真實為基礎的狂想」,因而失去了與大自然和群眾生命的真實接觸,所以他們所謂的「風格」就容易被視為矯揉造作,難免遭人詬病與嫌惡。
  • 彭托莫來自佛羅倫斯卡路契家族,其父也是畫家,曾在吉蘭達憂門下學藝。由於一家定居在佛羅倫斯西郊的古老城鎮Pontormo,所以世人以地名稱之。彭托莫為家中長子,年幼時父親、母親和祖父相繼過世,由祖母教養。祖母過世後,他帶著胞妹搬到佛羅倫斯,然而最後妹妹也於1517年死去。這些成長過程中的陰影可能造成他日後的孤僻性格。
  • 柯列喬﹝Antonio Correggio,或譯為柯雷吉歐,本名Antonio Allegri,1489 ~ 1534年﹞,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Parma﹞51公里外的柯列喬鎮﹝Correggio﹞,因此便以出生地為名。柯列喬的藝術學養早年受叔父Lorenzo和家鄉一些畫家的啟蒙,後來拜訪曼都瓦時,受到其宮廷文化和曼帖那的影響;而其成熟作品中,富於漸層變化的光影和用色,以及人物的甜美形象,也能找到達芬奇、吉奧喬尼和拉斐爾的影子;某些作品的人體表現又令人想到米開蘭基羅。他承襲並綜合了文藝復興盛期各家的嫻熟技法,在空間和動感的表現上又有所突破,有人將之歸類為矯飾主義畫家,也有認為他是巴洛可藝術的先驅。
  • 帕米賈尼諾原名Francesco Mazzola,因出生於帕爾馬,人稱為『帕米賈尼諾』,意為『帕爾馬男孩』。父親Filippo Mazzola也是畫家,在他兩歲時死於瘟疫。所以帕米賈尼諾自幼由同是畫家的兩位叔父Michele和Pier Ilario撫養長大,並隨其步入藝術生涯。12歲時Francesco就曾經幫助完成了叔父承接的聖喬凡尼福音教堂的裝飾,是義大利地區相當早熟且以筆觸纖細優美著稱的畫家。早年推崇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與拉斐爾(Raphael),畫風也受到柯列喬(Correggio)的影響。
  • 1531帕米賈尼諾從波隆納回到帕爾馬,接了一項Sta Maria della Steccata的壁畫,卻沒有依約完成,結果進了監獄。據瓦薩利說,這是因為他迷上了《煉金術》的關係﹕『他滿腦子的煉金術……從一個敏感嫻雅的人,變成一個滿面風霜,邋遢不修邊幅的野蠻人……』也有人認為帕米賈尼諾是基於科學興趣而研究蝕刻銅版畫,因而進入《煉金術》領域。帕米賈尼諾是繼杜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之後,同時創作「蝕刻版畫」(註2)與「油畫」(註3)的早期畫家之一,他使用「蝕刻法」製作的藝術品也被廣泛地複製為「版畫」或「明暗木版畫」(Chiaroscuro Woodcuts)。晚年的帕米賈尼諾有一種遠離世俗,追求自我放逐的傾向,嚮往著靈修歸隱的生活。晚期作品如《長頸聖母》(Madonna with the Long Neck)便充滿了這類神秘的寓意。
  •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成了法國人,網路搜尋引擎巨擘「谷歌」(Google)改名美國堪薩斯州的首府「托彼卡」(Topeka),而美國總統歐巴馬向印尼訂購了一個外帶--至少這些都是世界媒體希望閱聽大眾深信不疑的消息。
  • 布隆吉諾是佛羅倫斯畫家,誕生於一個屠戶家庭,出身卑微,他是彭托莫(Pontormo)的弟子,受到彭托莫啟蒙且師生情誼深厚,彭托莫是「矯飾主義」的先驅,而布隆季諾則是「矯飾主義」的發揚者,也是第二代「矯飾主義」的著名人物兼詩人。此外布隆季諾效法米開朗基羅的前縮技法,卻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強烈風格。作品以繪製肖像為主,宗教畫數量不多,師承彭托莫的神韻與品味,但筆觸細膩精緻,結構性強,偏愛冷色調,明晰簡潔帶著光澤具侵略性的色彩與銳利的輪廓線條,具有一種神奇的犀利感。他的筆下的人物大都極其冷峻,專注地追求一種超越時間與人性的典雅與拘謹,不帶一絲感情,堅實嚴肅,表現出高不可攀的傲慢形象,這種疏離的氣氛與文藝復興盛期人物形象的親和力,形成強烈的對比。整體畫風充滿謎樣的色彩也和他的老師彭托莫那種強烈的感性大異其趣,也因此在佛羅倫斯的貴族圈廣受好評,甚至擔任托斯卡尼大公,美迪奇家族科西莫一世(Cosimo I de' Medici)的御用畫師。
  • 布隆吉諾是佛羅倫斯畫家,誕生於一個屠戶家庭,出身卑微,他是彭托莫(Pontormo)的弟子,受到彭托莫啟蒙且師生情誼深厚,彭托莫是「矯飾主義」的先驅,而布隆吉諾則是「矯飾主義」的發揚者,也是第二代「矯飾主義」的著名人物兼詩人。此外布隆吉諾效法米開朗基羅的「前縮技法」卻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強烈風格。作品以繪製肖像為主,宗教畫數量不多,師承彭托莫的神韻與品味,但筆觸細膩精緻,結構性強,偏愛冷色調,明晰簡潔帶著光澤具侵略性的色彩與銳利的輪廓線條,具有一種神奇的犀利感。他的筆下的人物大都極其冷峻,專注地追求一種超越時間與人性的典雅與拘謹,不帶一絲感情,堅實嚴肅,表現出高不可攀的傲慢形象,這種疏離的氣氛與文藝復興盛期人物形象的親和力,形成強烈的對比。整體畫風充滿謎樣的色彩也和他的老師彭托莫那種強烈的感性大異其趣,也因此在佛羅倫斯的貴族圈廣受好評,甚至擔任托斯卡尼大公,美迪奇家族科西莫一世
  • 丁托列多的原名叫雅各.羅布斯迪(Jacopo Robusti),出生在威尼斯,因為父親開染坊為業,人們就叫他「丁托列多」(Tintoretto),即「小染匠」之意。丁托列多從小喜愛繪畫,常常在染坊的牆上、地上亂塗,於是他的父親將他送到提香(Titian)的畫室去學藝。提香是當時「威尼斯畫派」最傑出的畫家,可是丁托列多作畫時常有自己的主張,常常不遵守老師的指導,因此不受提香的喜愛,甚至將他趕出畫室。丁托列多並未因此氣餒,反而努力鞭策自己,立志要將「提香的色彩和米開朗基羅的形體」結合起來。後來,他果然創立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使作品兼有兩位大師的特長(註1)。
評論